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贸易量也不断扩张,保理业务便随之脱颖而出,虽然我国银行从1987年就开始涉足,但对于国内业务是从2002年才全面开展的,短短的几年之期,业务量就迅速膨胀。这使得银行业在欣喜地面对巨大盈利机会的同时,不得不对其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持以谨慎态度,而在各种风险当中,我们首要关注的则为信用风险。但是我国并未如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将定量分析普遍运用在国内保理业务的信用风险的度量之上,而大多是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论文首先通过对国际认可的几种先进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KMV模型在我国运用的适用性。然后利用三个贸易实例来对KMV模型在我国国内保理业务中运用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论文在已知该债务人都已按时全额归还账款的情况下,运用KMV模型对其进行违约度量,运用该模型计算得出的企业违约概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违约距离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即违约风险不高,这与事先的设想相吻合,这说明该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债务人到期还款的能力,用其度量我国国内保理业务的信用风险是有效的。然而,为控制国内保理业务的信用风险,不但要进行违约风险的量化分析,还要运用专业人员及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加强客户选择的谨慎程度和后续追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