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灸是一种传统疗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进行烧、灼、熏、熨,给人体以温热、药物刺激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绒燃烧时,产生了光、热及艾烟等生成物,这样一个综合的燃烧效应使艾灸发挥了独特的疗效。艾灸生成物就是指在艾灸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主要包括艾燃烧释放的艾烟和残留在施灸部位的艾焦油等。目前关于艾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光和热的物理作用方面,而对于艾灸生成物在艾灸作用原理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安全性尚未见到文献报道。临床研究已经明确艾灸疗法具有调节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作用,本课题选择以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艾灸生成物在艾灸疗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安全性。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借助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艾灸生成物的生物效应及其在艾灸作用原理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对其安全性从实验角度进行初步的评估。方法将5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有热有烟组、有热无烟组和无热有烟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自由摄食高脂饲料的方法造模,空白组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有热有烟组、有热无烟组和无热有烟组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饲料喂养第四周的第一天(即第22天)分别对有热有烟组和有热无烟无烟组大鼠的神阙穴施以相应的治疗操作,而将无热有烟组大鼠置于和有热有烟组相同的治疗装置中,但不选择神阙穴,空白组和模型组与三个治疗组同样进行抓取,但不进行治疗操作。每次治疗15分钟,每日一次,治疗2周后取材。结果1.治疗两周后,有热有烟组、有热无烟组和无热有烟组的TC、TG和LDL-C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HDL-C升高,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2.血流变:在高切率200、中切率30、低切率1的情况下,治疗后有热有烟组、有热无烟组和无热有烟组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全血粘度均值有下降趋势。而模型组的血浆粘度值升高,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血浆的粘度值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气管和肝脏组织的HE染色病检显示:(1)肺:空白组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可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厚,局部肺间质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有热有烟组肺间质渗出与模型组相比较轻,但部分肺泡壁结构轻度破坏,肺泡腔内及间质轻度出血;有热无烟组肺泡结构基本完整,肺泡腔内无出血及水肿,肺间质渗出和模型组相比明显减轻;无热有烟组部分肺泡壁结构不完整,肺泡腔內大量出血,肺泡间隔轻度增厚,肺间质内有黑色颗粒物沉积。(2)气管:空白组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部分区域有单个核细胞浸润,部分上皮细胞表面纤毛脱失;有热有烟、有热无烟和有烟无热组病变与模型组相比较轻,组间无明显差异。(3)肝:空白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中度脂肪变性,大量肝细胞出现空泡化,以大中脂滴为主;有热有烟组、有热无烟组和无热有烟组与模型组相比轻度脂肪变性,少量肝细胞出现空泡化,以中小脂滴为主,无热有烟组出现肝细胞肿胀。结论1.艾灸生成物对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有一定的影响,艾灸中的热和生成物都具有降低TC、TG和LDL-C,升高HDL-C的作用,且热和艾灸生成物的复合作用要优于其单独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艾灸生成物是艾灸作用原理之一。2.本实验显示艾灸生成物引起大鼠肺脏的出血和黑色颗粒物沉积,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