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数据传输机制调度下网络化系统的性能分析与综合

来源 :上海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53d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网络化系统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几种典型网络化系统在不同数据传输机制调度下的性能分析与综合问题。其中考虑的网络化系统模型主要包括离散时间情形下的时变随机参数系统、随机复杂网络系统和多智能体系统。对于感兴趣的几类数据传输机制主要包括事件触发机制、多速率采样/传输机制、基于冗余通道的数据传输机制、数据编码-解码机制等。此外,在研究以上问题中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法,例如基于递推矩阵不等式(RMI)的参数设计法、基于动态量化的编码方法、动态差分编码方法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为基于事件触发通信机制研究几类复杂系统(复杂网络、传感器网络、神经网络)的状态估计问题,通过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以及RMI技术,分别详细讨论了这几类系统状态估计策略的分析问题以及对应的估计器设计问题,发展了几种在网络资源受限环境下简洁有效且易于实现的估计器设计方案。第二个研究主题旨在针对几类网络化系统,研究其在数据编码-解码机制下的控制与滤波问题,主要采用动态量化方法、差分编码方法和类黎卡提方程技术,建立了适合刻画特定编码-解码策略的数学模型,解决了不同编码机制下系统的性能(渐近/指数稳定性、一致性、滤波误差方差最优性)分析问题,丰富了编码-解码理论在控制领域的应用场景。此外,对于一类随机时变多速率系统,考虑了具有冗余通道传输机制的有限域滤波问题,建立了此类多速率系统满足多性能指标的滤波器设计方案。具体来讲,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对于一类具有混合型时延的时不变复杂网络系统,在基于事件触发通信机制下,讨论了其状态估计问题。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以及随机分析技术,得到了保证估计误差动态均方指数一致有界的充分条件,同时获得了估计误差上界的具体表达形式并定性分析了系统各参数对该上界大小的影响。此外,基于类似的分析手段,研究了一类带有时延的时不变递归神经网络在事件触发通信协议调度下的状态估计问题,采用了更为一般的基于独立分量的事件触发方式,给出满足估计误差指数有界的估计器具体设计方案。进一步,将之前时不变系统模型推广至时变情形,考虑了带有连续测量丢失的时变随机参数系统多指标有限时域分布式滤波问题。传感器之间的信息传输遵循事件触发原则,并同时考察了滤波误差系统的干扰抑制和方差受限性能。对于一类多速率线性时变系统,考虑了其多指标(H∞性能和方差约束性能)有限时域滤波问题。假设传感器端数据在传输至滤波器端过程中发生丢失现象,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引入基于冗余通道的传输策略。借助于提升方法和递推矩阵不等式技术,获得了在有限时域上满足给定滤波性能的滤波器存在性条件,同时给出了滤波器参数的具体求解方法。为了进一步说明所采用的冗余通道策略的有效性,在仿真例子中给出了带有不同通道数的滤波效果对比实验。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再次验证所得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在网络资源受限情形下,讨论了一类离散时间动态网络的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同步控制问题。针对每个节点的状态观测器的输出,引入动态均匀量化方法和差分编码策略。同时在编码值的传输过程中考虑了随机发生的数据包丢失现象。在解码器端,解码器根据所接收到的码值得到相应的解码值,并利用解码状态对每一个节点设计同步控制器,借助输入到状态稳定性(ISS)理论,得到保证同步误差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根据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获得了相应的同步控制器参数。进一步,对一类带有有向通信拓扑结构的网络化多智能体系统,对其基于观测器的一致性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类似地,采用动态均匀量化方法,对于观测器输出值设计了差分编码策略。对于每个智能体,首先将观测器输出值编码成对应的占用比特数更少的码值进行传输,在控制器端设计相应的解码算法将收到的码值进行解码。借助于图论和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理论,获得保证被控智能体系统渐近一致性的充分条件。采用矩阵分解技术,进一步将原系统解耦成M个子系统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分析智能体系统邻接矩阵的特征值特性,获得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系统一致性的充分条件,其中线性矩阵不等式个数独立于智能体个数。分析了基于多描述编码机制的一类离散时间随机非线性系统递推滤波问题。传感器端和编码器端之间考虑了信道衰减效应。对于遭受信道衰减效应的测量输出采用基于均匀量化的多描述编码策略。通过引入服从特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序列以及Kronecker-delta函数来刻画解码后的测量输出,并获得了不同情形下解码误差的范围。通过求解一组耦合的类黎卡提方程得到了保证滤波误差协方差上界最优情形下的滤波器参数。进而,将多描述编码策略应用至一类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不同于传统的静态编码策略,首次提出动态多描述编码策略。在合理设置编码器-解码器参数条件下,此编码机制能够保证解码误差渐近收敛。基于此,得到了被控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定量分析了系统(原系统、编码器、解码器、信道)参数与闭环系统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他文献
非晶合金(或称金属玻璃)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结构特点赋予了其高断裂强度、高弹性极限、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同时也带来了常温下塑性差的缺点。晶体中的位错、孪生等促进塑性变形的结构单元,在金属玻璃中不复存在,晶体中常见的塑性变形机制在金属玻璃中也就不再适用。因而,如何理解和认识金属玻璃的变形机理,进而改善、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成为了材料科学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原子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势能曲面特征
DNA纳米技术是纳米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利用DNA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自组装行为构建成为各种维度的空间结构,具有长远的开发应用价值。DNA纳米技术的发展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科学家N.C.Seeman开创的交叉结结构,至今已足足历经35年的飞速发展,它涵盖了DNA拼块自组装、DNA折纸术以及DNA纳米器件应用等多个方向的研究。DNA纳米材料由于具有其他传统纳米材料无法比拟的
铜及其合金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铜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很多应用都要求铜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但是目前基于固溶时效强化以及第二相颗粒强化等强化机制设计的铜材料,其强度仍难以满足工业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提高铜材料的强度,并保持其优异的塑性和导电率,便成了制备新型高性能铜材料的难点。综合分析固溶强化、位错强化、晶界强化以及第二相颗粒强化等机制对强度、塑性和导电率
0引言当我们看到特斯拉、谷歌、优步、通用和福特无人驾驶时,分析这些科技公司的变化,可以发现过去三年的发展远比过去的五十多年还要密集、快速和集中。不得不说,人工智能(AI)不仅已走出实验室,更广泛的技术奇点已然降临。近十年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自动驾驶的前景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汽车产业也进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期。这一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万物互联,将使汽车由分离的"信息
期刊
依据茶文化的广义定义,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进行四个层次分类,并按此分类梳理《红楼梦》杨、霍两译本中的茶文化译写案例。从生态翻译学语言、文化和交际三维度解读两个译本中的茶文化案例译写,发现两个译本茶文化译写差异之处主要来源于译者对译事的“适应”与“选择”。两个英文译本从译者和翻译策略角度为生态翻译学研究提供了具体的茶文化译写案例,凸显了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的翻译行为理念,为今后茶文化译写提供启示
讨论了一种配方开发方法,并将其用于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中多元醇组分的配方开发,平衡胶粘剂中低硬度和高粘接强度的性能矛盾。本方法先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原料种类,再用JMP定制试验设计优化原料配比,规避了常规配方开发中同时处理种类和配比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将本方法用于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中多元醇组分的配方开发,平衡了低硬度和高粘接强度难以共存的矛盾;得到了一种具有低硬高粘特征的聚氨酯胶粘剂,胶体硬度40D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技术板块的新成员,2021年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围绕学科建设中心,以《交通与运载工程科学问题百问》一书的征集与编撰、学科代码和关键词的梳理工作为抓手,通过系列活动厘清学科边界,汇聚人气,提升申报量;以学科树为工具,分领域召开系列研讨与论证会议,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各运输体系均衡发展;强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统筹布局学科重大类项目,推进人才队伍有序健康发展,破除“四唯”倾向,推动
新经济发展背景下传统存量工业园的转型提升是围绕发展逻辑、生产生活组织、管理实施的方式转变进行空间、功能、主体、利益再整合与再分配的一系列过程。规划的重点在于如何在增量没有、存量难以盘活的困境下,找到激发市场活力、平衡多元主体利益、统筹空间与功能,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综合方案。本文结合青云谱新经济产业集聚区的实践,探索了基于现实条件盘整与理想发展模式统筹下的技术与思路,并提出动态控制、分类提升、明确路径
城市更新是存量时代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工改工"作为城市更新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从工业用地更新的政策视角出发,以产权、用途、容量三个关键要素为切入点,总结了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城市功能深度融合下工业用地功能多元化混合、空间差异化发展的趋势与规律,探讨了现阶段工业用地更新在土地政策与空间机制方面存在的瓶颈,并以亦庄新城工业用地更新实践为例,梳理了亦庄新城在多路径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用于观察、分析样品物性参数的一种新技术,这标志着核磁共振从高端的分子化学结构研究和医疗检查服务走向了更为广泛的工农业领域,如食品业、农业、矿业、化工等,并且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重点关注油、水及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氢原子核:获取样品的氢核所产生的共振信号之后,经由信号处理对样品特性或分布进行分析测量,从而间接对其载体或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