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族在中国的分布格局为大分散、小聚居,其中西南、西北地区是主要的回族聚居区,其他区域的回族呈散杂居分布。河南回族人口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位列第三,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0%以上。因此,回汉关系是河南民族关系研究的重点。散杂居地区的回汉民族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关注回族人口分布较多的城市,对于中原地区,尤其是回族人口偏少的城镇关注度相对有限。本文选取河南省潢川县南海街为调查点,此地回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0.52%,元朝时建立起第一座清真寺,回汉交往历史悠久,并且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宗教场所共处一个社区,在个案研究方面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在某种程度上能让我们窥探到河南各个中小城镇的回汉民族互动状况。本文以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获取展现中原地区县城的回汉民族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南海街回族的生活现状和族群文化变迁也是本文的关注点之一。全文章节结构及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以文献资料和访谈资料为依据,呈现南海街回族和汉族的社会结构。第二章通过当地人的历史记忆,回顾了以往回汉民族交往史。第三章结合民族关系变量分析框架,通过民族语言、居住格局、邻里和个体交往、民族通婚、风俗习惯、民族认同等维度,具体深入地分析当地的回汉民族关系状况。第四章针对南海街的特殊宗教情况,对三种宗教的概况及其彼此互动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最后一章总结了南海街回汉民族关系的特点,得出了当地回汉关系属于稳定、和谐、互助式新型民族关系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