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戟属植物(Euphorbia L.)系大戟科(Euphtorbiaceae)中最大的的一个属,全世界约有2000余种,我国有80多种,其中40多种作药用。本属植物的特征是含有白色或黄色乳汁,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药理学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有通便、保肝、利尿、抗肿瘤、抗菌以及抗炎作用。大戟属植物的主要成分为二萜类、三萜类、黄酮、香豆素等化学成分。青藏大戟(Euphorbia altotibetica)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至今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对药用植物青藏大戟(Euphorbia altotibetica)中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研究。利用溶剂萃取、硅胶、大孔树脂、MCI、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提取、分离手段得到27个单体化合物,然后采用多种现代波谱分析手段(EIMS、IR、UV、1H NMR、13C NMR、DEPT),并结合物理化学性质鉴定了19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属于香豆素、木脂素、蒽醌、黄酮、甾醇及其苷等类型,它们分别是: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大黄酚(3),伞形花内酯(4),东莨菪素(5),松脂醇(6),丁香脂素(7),西瑞香素(8),isoneochamaejasmin A(9),7-甲氧基新狼毒素A(10),ruixianglangdusu A(11),genkwanol B(12),chamaejasmeni B(13),chamaejasmeniA(14),S-(+)-1,5-dipheny-3-hydroxy-1-pentanone (15),mohsenone(16),(-)-epiafzelechin(17),(±)-5,2′-dihydroxy-7,8,6′-trimethoxyflavanone (18),牛蒡酚A(19)。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利用牛津杯法测试其中部分单体化合物以及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浸膏对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地衣芽孢杆菌等五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活性,发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浸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浸膏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对五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0.83mg/ml,石油醚对五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2055mg/ml,正丁醇对五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3080mg/ml,单体化合物中的daphnoretin (8),isoneochamaejasmin A(9),7-methyoxyneochamaejasmin A(10),mohsenone(16)以及(±)-5,2′-dihydroxy-7,8,6′-trimeth-oxyflavanone (18)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范围0.150.5mg/ml。通过MTT法对青藏大戟中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浸膏以及青藏大戟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对Hela细胞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青藏大戟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浸膏有不同程度抗肿瘤活性,单体化合物中pinoresinol (6)和isoneochamaeja-smin A(9)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32.43g/ml,176.05g/ml。结论:本论文首次对藏药青藏大戟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以及部分生物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戟属植物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