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已经从生产不足的社会迈向了生产过剩的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消费纷繁复杂,呈现出了一种“迷思”或者“双轨化”,表现在总体性的消费不足与奢侈性的消费热并存以及不同阶层群体的消费方式呈现出一种“时空错乱的眩晕”。为了探究“中国式”消费,本文选择了白领阶层作为研究对象,因为白领阶层一向被认为具有消费前卫的特征。同时,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白领阶层的人数将快速增加。本文通过对我国白领阶层消费方式的实证研究想要解答三个问题:(1)我国白领阶层消费方式的特征是什么?我国白领阶层在消费上是否具有前卫的特征?(2)影响我国白领阶层消费方式的因素是什么?布迪厄特别强调文化资本对阶层品味形成的重要作用,那么文化资本对我国白领阶层的消费方式是否具有显著影响?(3)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消费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将白领界定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市场化企业中,从事非体力劳动的领取薪水的劳动者,他们与雇主之间处于市场化的劳资关系,不享受传统公有制企业的福利待遇。将消费方式界定为某一群体所共享的,在同一消费观念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的总和。某一群体典型的消费方式表现为该群体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消费行为模式,并且这一行为模式受到与之相适应的消费观念的支持。实证调查中从三个方面对消费方式进行操作化定义:(1)消费水平,包括人均消费支出、消费结构和耐用品消费;(2)消费行为,包括服饰的选择、饮食就餐的选择、居住情况及住房消费倾向、交通工具的选择、休闲娱乐活动的选择和新兴消费行为的选择;(3)消费观念,包括对“国外的东西比国内的好”、“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与其勤俭节约,不如能挣会花”、“实用比时尚更重要”、“有房有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等陈述的态度。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南京、广州、武汉和兰州等四大都会回收3818份问卷。研究表明,我国白领阶层消费方式具有如下特征:(1)消费水平:1、人均消费支出,白领人均消费支出的显著特征为人均消费支出普遍较高。2、消费结构,居住支出、饮食支出、服饰支出为白领日常生活前三大支出。3、耐用品消费,白领家庭户均拥有电脑1.66台,钢琴0.38架,汽车0.98辆。(2)消费行为:1、住房方面,58.2%的都会白领已购买商品房,面积多为50平方米以上33.6%的白领表示未来5年内有买房计划。2、服饰选择方面,白领倾向于到大型商场购买服装。在购买服装时,最看重的前三项分别是:方便舒适、面料质地和价格合适。3、饮食选择方面,白领最看重的前三项分别是:安全卫生、讲究营养和方便省事。4、交通方面,白领上下班主要是选择私家车和公交车。5、休闲方面,白领的休闲活动前三项为看电视、陪伴家人和看书报。6、新兴消费行为方面,都会白领乐于尝试新的消费手段。(3)消费观念:1、物质性消费方面,白领注重现代型的节俭观。2、社会性消费方面,白领的倾向不明显。3、时间性消费方面,白领注重量入为出。笔者认为我国白领阶层在整体上并不具备消费前卫的特征,他们在消费上还是比较理性的,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影响我国白领阶层消费方式特征的因素:(1)宏观层面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政策和信息化。(2)微观层面的因素,交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收入、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白领的消费方式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文化程度对我国白领消费的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消费政策过于强调微观干预,缺乏长远考虑。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应该从宏观上建立提振消费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着力采取措施扩大白领阶层的比例。包括要稳定物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强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