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侧面发光聚合物光纤制备及其用于定向背光源的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立体显示技术中柱透镜式相较于狭缝光栅式有显示亮度高、观看较舒适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串扰较高、分辨率损失且比例失衡、柱透镜与像素贴合要求高等、结构复杂、存在莫尔条纹等缺点。因此,定向背光显示技术成为较理想的自由立体显示技术。本文通过对传统定向背光自由立体显示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光纤背光源定向背光自由立体显示解决方案,采用激光打标技术制备一种均匀侧面发光聚合物光纤,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背光源,既能简化现有自由立体显示器结构,降低技术要求,又能保留传统定向背光显示技术无分辨率损失的优点。采用均匀侧面发光聚合物光纤代替现有定向背光技术中的导光板和LCD开关,即用线光源阵列取代面光源,可降低自由立体显示器的图像串扰和背光源的结构复杂性。首先介绍了定向背光显示技术的原理。现有技术采用在背光源前放置LCD开关面板,通过调节LCD开关面板上各列像素的开与关,使背光源定向投射并经过柱透镜的折射作用,沿各自特定的传播方向出射,解决了传统技术中串扰大的问题。而本文分析了现有定向背光显示技术中仍然存在的结构复杂、亮度损失过大且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均匀侧面发光聚合物光纤作为定向背光源的解决方案。其次介绍了一种侧面均匀发光聚合物光纤(POF)的制备方法。采用激光打标技术在POF侧面制作变栅距(VLS)光栅型散射点,建立了激光打标VLS散射点模型,由深度很浅的表面凹坑和纤芯内分布着散射颗粒的散射区组成。理论推导出散射点相对散射光功率和VLS栅距计算公式,分析散射点的散射光功率随栅距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散射点凹坑深度和不同POF侧面发光相对出射度下VLS栅距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散射点凹坑深度的微小变化(微米量级)对散射点的散射光功率和VLS栅距的影响很大。而当散射颗粒密度N<10~5/mm~3时,散射点散射光功率随散射点密度的变化不大;当N>10~5/mm~3时,散射点散射光功率随散射点密度变化明显。理论计算了不同散射点凹坑深度和不同相对出射度的VLS栅距分布曲线,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通过调节合适的激光打标功率,实验得到亮度均匀度高于90%的侧面发光POF。最后采用软件仿真将侧面均匀发光聚合物光纤模型应用于自由立体显示的背光源模组中,采用柱面透镜光栅板规格18线/英寸,POF直径为0.25 mm通过Solidworks建立模型,在模型中的柱透镜物方焦平面选取10个位置,将均匀侧面发光光纤发光面依次置于选取的10个位置,通过Tracepro仿真,在接收屏上得到每个位置对应的辐照度分布图,观察辐照度分布与光纤位置的关系,验证了实验获得的均匀侧面发光聚合物光纤能够用于定向背光源。
其他文献
“秋水”(Shusui)是二战末期日本为应对美军B-29“超级堡垒”轰炸机大规模轰炸而研制的一种火箭战斗机,该机以从德国获得的Me-163战斗机的技术资料为基础。日本曾对“秋水”寄予
Ar240是阿拉多公司推出的一款多用途飞机,可以承担战斗、侦察、俯冲轰炸、夜间拦截等多种任务。但是,由于德国航空部门的要求过高,设计中不断遇到技术问题,使得这种机型最终流产
期刊
[目的]明确缢江蓠(Gracilaria salicornia)的最适宜生态条件,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单因子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及盐度对缢江蓠生长率、叶绿素a(C
2006年4月,俄罗斯正式关闭了T-72主战坦克生产线,然而对于这款经典战车的争论可能仍会持续很久。它不是那个时代苏联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但它诞生的内幕就足以成为一段传奇!
为了客观反映高山花卉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中国世界语出版社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携手组织有关植物学家,经过4年努力,共搜集了500余幅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野生花卉原生种图
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变1999年3月,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完成了北约在冷战结束后的第一次扩大,加入北约后,波兰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都相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新
摘要:[目的]分析微波辐照对蚕豆种子萌发、花粉发育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微波辐照对植物的辐射效应,为微波辅助作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0(对照,CK)、5、10、15、20、25和30s微波炉辐照处理蚕豆干种子,分析不同微波辐照时间对蚕豆的种子萌发、花粉发育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微波辐照处理的蚕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说明适当的微波辐照能促进
法国作为欧盟的中坚,其天然的地缘优势,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使其海军建设在国防战略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为适应新形势,跟上世
冷战期间,面对打击距离达到数百公里的美国航母战斗群,无论国力、造舰能力还是航空工业都稍逊一筹的苏联只能另辟蹊径,采取不对称战略。从上世界50年代起,在号称“苏联巡航导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