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以农为本”的思想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早在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曾经写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如今,财政支农工作依然是我国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其中中央和省级政府主要研究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的工作,而支农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还要看县级政府能否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政策制度要求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能否落到实处,因此对县级政府的财政支农效率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选用浙江中南部28个县市作为考察对象,意图通过分析该区域县级政府财政支农的绩效情况,使我们对县级财政拉动农业发展能力有更清晰的认识。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了前期相关的研究文献,对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和不足做了简要的阐述;第二章是对财政支农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明确了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包括财政支农政策,绩效、绩效评价等等,在此基础提出了涉及财政支农效率的相关理论,包括内生增长理论、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绩效审计3E理论几方面;第三章是浙中南地区财政支农支出使用情况的现状分析,这一章先是介绍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然后通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财政对农业支出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与财政对农业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三种指标,对2005-2014年间该区域财政支农投入的绝对和相对规模变化做了清晰描述,最后,对浙中南地区财政支农工作的发展作了简单的总结;第四章是浙中南区域财政支农支出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该部分基于2014年截面数据,收集和整理了浙中南地区28个县市的统计数据,先是运用DEA方法,从投入产出角度测算出各县市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对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TOBIT模型测算影响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第五章是以前面几章的研究为基础,针对性提出提高财政支农效率的对策和建议。文章主要结论:(1)浙中南地区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效率较低,地域因素对该区域财政支农效率影响较大。(2)人均机械动力、人口集散度等7个因素对财政支农效率起到主要的影响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县域财政支农效率的政策建议:构建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多头并举、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支农资金使用环境;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县级政府间的交流和学习;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完善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