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探索了利用石油醚从杨树皮中萃取杨树皮类脂(Poplar Bark Lipid,PBL)的方法,并对提取物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器官相对重量指数变化方法研究了杨树皮类脂对受试动物(鸡)的免疫器官(包括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等)的发育状况的影响;采用肌肉注射方法研究了杨树皮类脂在机体内的吸收速度及其对注射部位的影响,从而为将杨树皮类脂作为免疫增强剂(或佐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注射后2-14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器官重量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均出现相对重量指数下降趋势;注射后14-42天,注射杨树皮类脂和疫苗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法氏囊和胸腺的重量指数显著增加,显示了杨树皮类脂具有较强免疫刺激作用.但脾脏的增重指数,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并不明显.组织切片显微观察表明,无论是法氏囊、胸腺还是脾脏,试验组在各个试验阶段均发现大量淋巴细胞增生,表明免疫器官受到刺激后产生了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注射部位的组织切片显微观察表明,注射后第35天,肌纤维基本恢复正常,炎症反应轻微,注射后第42天,杨树皮类脂基本被机体吸收完全,表明类脂较易被机体吸收且基本无残留.将杨树皮类脂与新城疫抗原制备成功了类脂佐剂灭活疫苗,将该疫苗与油乳剂灭活苗、弱毒苗作平行比较,证明接种类脂疫苗的鸡血清中产生抗体的时间早、效价较高、维持的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