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qu8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例白血病患儿的父母共120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还对本院儿科60例肺炎患儿父母进行SCL-90、应对方式测评作为对比。结果:①入院后SCL-90测评显示60例患儿父母的9个因子分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均高于常模(P<0.01),且心理状况与其社会支持存在相关性;②白血病患儿的母亲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父亲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肺炎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好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父母;③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与其社会支持存在相关性。SCL-90总分与其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存在负相关性,与客观支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患儿父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且应对方式也不够合理尤其是患儿的母亲,应该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第Ⅰ部分研究基础上,对入选的60例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干预组除患儿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外,患儿父母接受3个月的心理干预。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①干预前SCL-90测评显示,60例患儿父母的9个因子分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均高于常模(P<0.01),3个月后此5个因子分均下降,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效果有差异(P<0.05);②白血病患儿的母亲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父亲高,经心理干预后,其父母退避、自责等消极应对方式减少,求助及解决问题等积极应对方式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在干预后,除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自尊及婚姻与家庭外,其余因子均与干预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心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父母的不良认知和负性情绪,改变消极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目的:通过对白血病患儿父母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对患儿父母的心理干预对患儿的影响,更好地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方法依据。方法:对入选的60例白血病患儿的父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干预组除常规临床治疗外进行3个月的心理干预,采用Achenbat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同时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因子等指标来检测免疫功能。结果:①免疫功能:IgM、CD3+、CD4+、CD8+、CD16+等免疫参数检测,干预组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心理功能:3个月后对照组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0%,高于干预组20%,但无统计学意义(X2=1.3,P>0.05);对照组在抑郁(t=2.16)、体诉(t=3.23)、社交退缩(t=2.23)及攻击性(t=4.06)3个行为因子上得分与干预组差异显著(P<0.05)。③社会生活能力测试结果:3个月后对照组孩子生活能力轻度低下检出率为25%,高于干预组11%,但无统计学差异(X2=0.5229,P=0.4696>0.05)。结论:对学龄前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患儿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患儿发展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1.探讨中文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CAMPROMPT)用于评估中国脑损伤患者的心理学特性:信度、效度、反应度。 2.通过中文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CAMPROMPT)测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