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 RVF)是反刍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可通过虫媒(库蚊等)及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具有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易感动物广泛等特性。RVF每次流行均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危机。国际兽医局(OIE)已将RVF列为A类传染病,也是国际上重要的生物武器研究对象及生物反恐防范对象。RVF主要流行于非洲,2000年前后蔓延至中东及阿拉伯半岛。近年,南亚地区也有迹象表明存在该病毒的流行。随着全球化贸易、人员交往快速发展及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速,我国面临RVF等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急需开展疫苗、诊断监察技术等相关防控技术的研究。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为布尼安病毒科(Bunyaviridae)的Phlebovirus属成员,仅一个血清型。囊膜糖蛋白G是RVFV的主要结构蛋白及保护性免疫原,由基因组M节段编码,翻译后裂解为GN和GC两个亚单位。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 GPV)宿主范围明确,主要限于山羊和牛等反刍兽。GPV基因组容量大,遗传性稳定,复制非必需区明确,可耐受大片段外源基因的插入、重组和表达,作为重组病毒载体疫苗不影响流行病血清学监测。本研究首先以我国自行培养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山羊痘病毒(GPV)疫苗株为载体,以复制非必需区TK基因为插入靶点,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痘病毒晚期启动子p11驱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介导的黄嘌呤鸟嘌呤磷酸转移酶基因(gpt)和绿荧光蛋白基因(gfp)串联表达的重组病毒rGPV-gpt-ires-egfp。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痘病毒早晚期启动子p7.5驱动RVFV保护性抗原G基因片段重组病毒rGPV-gie-rvfv-g(n+c),利用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 MPA)药物筛选后,经PCR、Western-blot和IFA(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证实G蛋白在重组病毒中稳定表达,并被有效裂解为GN和GC两个亚单位,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细胞生长特性。本研究为RVF重组山羊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