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于校园冷暴力的案例频频出现,受到校园冷暴力行为侵害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肢体暴力行为、心理疾病甚至精神异常等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遭受校园冷暴力比例最大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初中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往往不够成熟,且心理调适能力不健全,遇到冷暴力行为时容易处理不当,导致严重后果的产生。目前我国关于校园冷暴力的研究不少,但大部分是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冷暴力行为,对学生之间冷暴力行为研究得不多。学生之间的冷暴力行为可分为语言冷暴力和行为冷暴力两个方面,它们相对肢体暴力行为来说更为隐蔽和普遍,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更为广泛和严重,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在前人所完成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在昆明市区中选择了三所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500名初中学生的校园冷暴力问题进行调查,并由此对昆明市区初中学生之间校园冷暴力问题的表现、成因和应对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论文总体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研究方案设计和现状调查。本部分首先论述了研究的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的编制和研究方案的实施,对初中学生之间的言语冷暴力受暴和施暴、行为冷暴力受暴和施暴四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学生之间的校园冷暴力行为发生范围广、冷暴力行为多样、受伤害学生众多的结论;其次对样本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目前昆明市区初中学生之间冷暴力现状在以上几个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并不明显;最后结合案例对校园冷暴力问题深入分析,更加具体地反映校园冷暴力的现状。第三部分为结论。在这一部分,首先结合第二部分的调查结果从学生个体、家庭教育状况、学校环境、社会影响等几方面对昆明市区初中学生之间校园冷暴力问题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归因分析。针对归因分析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期望能够到达预防、减轻甚至杜绝初中学生之间校园冷暴力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