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少、资源短缺、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政策。
浙江省人多地少,粮食供需缺口较大。为保障粮食安全,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计划通过8~10年努力,力争全省建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论文以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背景,根据诸暨市自然条件多样、经济水平发达、耕地资源丰富、社会条件完备等特点,分析了诸暨市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质量提升、“三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认为在诸暨市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论文结合诸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分析了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宏观对策和技术措施。其主要对策有: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理论支撑、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展对功能区内涵的认识,延伸功能区产前和产后功能,集成多种先进和实用技术,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