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磁浮现过程磁流体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活动区是太阳爆发性活动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发生的主要区域,这些爆发性活动是影响日地空间环境,造成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主要因素。磁浮现——即太阳内部发电机产生的磁场从对流区上浮、穿过光球层并最终进入日冕的过程——被认为是活动区形成的主要机制。磁浮现过程的观测和模拟是太阳活动区物理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磁浮现蕴含着丰富的流体和磁流体力学过程,但是至今我们仍然无法直接探测太阳内部磁场,所以目前对磁浮现的主要研究手段便是数值模拟。本文中,我们首先深入研究了磁浮现背景大气环境的物理性质和浮现过程中的物理机制,为建立磁浮现数值模型奠定基础。磁浮现过程涉及到的时空尺度巨大,尤其是在太阳光球层到过渡区厚度约太阳直径的千分之一的薄层中,密度、压强的变化跨越近10个数量级,核心参数如等离子体β、阿尔芬速度等也跨越多个量级,等离子体与磁场作用的性质发生极端的变化,这对求解的数值格式精度、网格分辨率、计算量等方面都提出巨大的挑战。我们采用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自适应网格与高时间分辨率能力的时空守恒磁流体动力学数值格式,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扭曲磁流管从对流区浮现到日冕过程的模拟框架。本文进行了2.5维磁浮现过程的数值模拟实验。模拟结果基本重现了磁流管的经典的“两步浮现”过程,即在第一个阶段中磁流管主要通过其自身的磁浮力来不断上升;但是到达了光球层附近,磁流管的上升停滞,磁通量不断堆积,直到发生Parker不稳定性,部分磁场才能进一步的上升到日冕中,并发生急剧的膨胀,松弛到近似无力的状态。同时,模拟结果显示出磁浮现过程中的磁场和密度等物理量的变化,与国际上现有案例中所展示的物理图像相吻合。给出了磁浮现过程中磁场“扩散”中等离子体受力的图像,反映出磁场的“扩散”与背景大气的压强梯度和洛伦兹力的演化有关。进一步,我们将磁浮现模式扩展到了三维,利用国家超算天河一号系统,进行了全三维实验,初步结果展示出三维磁流管在对流层上浮的过程,以及其中发生的更复杂的现象如磁场位型的变化和磁流管在此过程中引起的两处激波。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理解太阳大气的物理性质、活动区的形成过程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模拟三维磁浮现过程提供了经验,也为后续的模拟研究,包括进行更为复杂的模拟和应用于研究太阳爆发性活动等工作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掺N多孔碳材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孔容大、孔径分布窄、亲水性好、有特定的吸附位点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催化、气体吸附、超级电容器、药物载体等领域。其中水热法由于实验操作
地球上的一碳类资源有很多种,其中甲醇和甲醛作为生物代谢的基本中间产物之一,它们来源广泛且廉价易得,是一种重要的底物原料。将来源于恶臭假单胞菌的苯甲酰甲酸脱羧酶进行
癌症、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和食品安全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癌症是医学领域尚未攻克的难题。迄今为止,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光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微
本文研究了条件(SP)的性质,给出了条件(SP)关于任意系,循环S-系,Rees商系的同调分类问题.本篇论文分为两章.第一章定义了条件(SP),研究了条件(SP)与强平坦,条件(P),条件(E)以
带浮力块立管这样的变截面结构在复杂海流作用下的受力及振动响应非常复杂,而相关研究较少。这使得带浮力块的海洋立管设计过于保守,浪费极大。因此,本文应用基于迭代的高精
量子通信,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是未来通信网络的关键要素。目前,基于宏观光学器件构建的光量子系统无法进行有效扩展,而光量子集成芯片在操纵量子系统的尺度和复杂度等方面展现
随着国内海上风能资源开发力度加大,风电场规划和建设工作相继展开,筒型基础在风电场中应用可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四筒基础在抵抗超大水平荷载方面更具有优势,四筒基础沉贯安
本论文包含以下四部分的内容:1.介绍了手性分离的背景及意义,手性药物的获取方法;重点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简介了膜分离技术,尤其是手性高分子
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具有储热密度高、导热系数大、相变温度范围适中、低成本且容易获取等优点,可用于调节能量供给与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
盐岩由于其损伤恢复、蠕变性能较好以及低渗透率等优点,是理想的地下储能介质。由于盐岩溶腔蠕变收缩并沿上覆岩层传递造成的盐岩储气库上方地表沉降会对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