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AlGaN/GaN量子阱中红外探测器光耦合的仿真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y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lGaN/GaN量子阱中红外探测器是工作波长位于中红外波段的第三代焦平面阵列的有力竞争者,特别是其可以与紫外探测器进行单片集成,形成了该种红外探测器特有的优势,因此,其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由于量子选择定则的限制,AlGaN/GaN量子阱中红外探测器没法对垂直入射的TE模式的光进行响应。基于二维金属光栅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和衍射效应,可以有效地将TE模式的光的振动方向进行改变,从而解决AlGaN/GaN量子阱中红外探测器的光耦合问题。  本论文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这一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对二维金属光栅的稳态近场透射光场进行仿真分析,以此来研究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AlGaN/GaN量子阱中红外探测器的光耦合。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  (1)表面等离子体效应能把电磁波局限在金属表面。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效应,二维金属光栅能极大地改变TE模式的垂直入射光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诱发出大量沿量子阱生长方向的光电场分量。相比于制作在非金属介质材料上的刻蚀光栅而言,采用二维金属光栅时,AlGaN/GaN量子阱中红外探测器的光耦合强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  (2)从增强AlGaN/GaN量子阱中红外探测器光耦合的角度出发,应该按如下所述设计二维金属光栅:选择金或银作为金属光栅的材料;金属光栅薄膜厚度不宜太厚;根据器件工作波长确定光栅周期;选择正四棱柱形作为金属薄膜上的穿孔形状;需要优化穿孔的孔径大小;穿孔宜以六角阵列的形式排列。  (3)对于工作波长在4.7μm左右的AlGaN/GaN量子阱中红外探测器而言,采用金膜厚度为100nm、光栅周期为2.31μm、孔底面边长为1μm的方孔六角阵列金属光栅是一种较优的光耦合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目前,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层厚度通常为8~10cm;铺装层本身的重力作用加上行车荷载会对桥梁结构的整体性能带来不利影响,采用薄层铺装层结构可以减少桥梁恒载,同时薄层结构可以
通信系统工程的发展前景广阔,则更加需要对数据通信模式进行深化.本文主要对数据通信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列举相关对比案例,希冀对有相关问题同行带来参考.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污染和低成本的新型能源技术,为解决当前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福音,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重视。阴极氧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的
用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线性双折射的温度特性及其对光学玻璃电流互感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在-40℃—40℃范围内变化时,线性双折射使系统灵敏度的变化可达1%;当温度均匀分布,且不考虑残余应力的温度特性时,传感头与周围介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应力线性双折射是影响系统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故在制作传感头时,应采用合理的封装方法与合适的缓冲材料来减小线性双折射,以提高系统的温度稳定性。该
反倾销制度的目的在于抵制对进口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而非普遍地打击倾销本身.反倾销措施的启动须以调查机关对倾销进口产品致使国内产业遭受损害的肯定性结论为前提.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 SPs)是由光子和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沿着金属表面传播的倏逝波。周期性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将目前广泛使
在加入WTO后,城市交通机动车迅猛增长,道路资源不堪交通负荷,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受地少人多国情限制,其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导致城市道路年均增长率远
该文首先论述了实现光学模式识别的两种方案,空间匹配滤波相关识别和联合变换相关识别的原理和技术.针对联合变换相关器,分析了对联合功率谱的调制和滤波技术,缩小了峰值半宽
光学模式识别,以其快速,可并行处理等特点,成为识别实用化和实时化的重要途径,在军用目标识别、自动控制、指纹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自然背景下人工目标的识别
匹配滤波相关器具有高速并行的二维相关运算能力,光折变体全息存储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存储容量大等优点.将光折变体全息存储技术与匹配滤波相关器结合构成光折变体全息存储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