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于1993年由上海市首创,在减缓城市贫困、稳定社会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得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维持基本生计,辅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些家庭情况好转之后,应该自食其力,自谋职业,退出低保体系,但是“退保难”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这背后的驱动力就源于低保制度的负激励效应。这些负激励效应使得低保享受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等于或高于中低收入劳动者家庭的生活水平。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河西区街道受理低保工作的实证研究,以访谈和案例的方式深入地分析了低保退出难的原因,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制度相关法律不完善,分类施保的不完全性抑制了就业,低保工作人员执行的两难及外界因素干扰四点。论文通过对低保退出难原因的分析,并结合对发达国家救助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多渠道完成低保对象的全面监管制度;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助,建立联审制度;加强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放开低保附加福利的叠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新群众观念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