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标是研究制备方法以及添加Au或Ag对立方Nd203(c-Nd203)表面晶格氧(O2-)与分子氧(O2)在光诱导下反应生成过氧物种(O22-)的影响及其本质。在第一部分工作中采用水解、水热和燃烧法制备了三种Nd203样品。以325 nm激光为激发源,在室温和空气下对上述样品上过氧物种的光诱导生成情况进行了比较考察,并采用多种实验技术对影响上述样品表面过氧物种生成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表征。在第二、三部分工作中采用浸渍法将Au或Ag负载在燃烧法制备的c-Nd203上,在此基础上详细考察了 Au和Ag对c-Nd203表面过氧物种的光诱导生成的促进作用以及贵金属的负载量、激光功率、样品温度、焙烧温度以及还原温度等因素对c-Nd203表面过氧物种光诱导生成的影响,并结合XRD、TEM、UV-Vis等表征结果,对贵金属促进作用本质进行了初步探究。主要结论如下:(1)水解、水热和燃烧法制备的Nd203的主要物相均为立方Nd203。燃烧法制备的样品纯度最高,水解和水热法制备的样品均含有少量六方Nd203。在室温和空气中经325 nm激光照射后,水解、水热和燃烧法制备的Nd203样品上均可检测到过氧物种的生成,但燃烧法制备的样品上过氧物种的生成速率显著快于其他两种样品。O-2-和CO2-TPD的表征结果表明,与水解和水热法制备的立方Nd203相比,燃烧法制备的样品表面含有更多低配位的晶格氧物种,晶格氧的碱性也更强,因而更有利于在光诱导下与分子氧反应生成过氧物种。(2)在波长为325 nm和514 nm的激光诱导下,添加Au或Ag后都能有效促进立方Nd203表面过氧物种的光诱导生成,且Au或Ag的负载量在0.25%左右的样品最有利于过氧的生成。TEM和UV-Vis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的升高会导致Au或Ag纳米粒子的粒径增大。氢1气中还原后的Au/c-Nd2O3或Ag/c-Nd2O3样品上贵金属的粒径略小于同温下空气中焙烧的样品。经空气200 0C焙烧或氢气200 °C还原的Au/c-Nd203或Ag/c-Nd203样品最有利于过氧的生成。随着焙烧温度或还原温度的升高,样品表面光诱导生成的过氧物种的Raman谱带强度逐渐降低,其原因可归结于升高焙烧或还原温度导致Au或Ag纳米颗粒的粒径增大,而大粒径的Au或Ag颗粒可能不利于分子氧的活化,进而不利于样品表面过氧物种的生成。从XRD和UV-Vis结果可知,经氢气还原后,Ag/c-Nd203上的银物种主要以金属银的形式存在。还原后的样品更有利于过氧物种的光诱导生成。Au/c-Nd203上生成的过氧物种在O2中加热至400 0C后开始分解。升温至450 aC后,样品表面的过氧物种基本完全分解。此外,较大功率的激光照射也可导致过氧物种分解。激光照射和分子氧存在是Au/c-Nd203表面过氧物种生成的两个必要条件,说明Au的添加并没有改变过氧物种的生成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