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作为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治疗手段进展,采用综合治疗后EC患者的存活时间并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是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对于上段EC病人,治疗手段采用放疗为主,其发生LNM主要部位在下颈部及上部纵膈,为放疗主要预防照射的范围,目前对于下颈部淋巴结(Lymph node,LN)引流区范围无明确规定,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且目前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发生下颈部LNM危险因素还缺乏研究。本回顾性研究将通过采集本院符合条件的患者,探讨对于颈段及胸上段EC患者下颈部LNM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及LNM的分布范围及规律,从而探讨出对于这部分患者放疗时预防性进行下颈部放射治疗靶区的参考范围。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19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食管鳞癌病人,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314例,统计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及肿瘤相关信息,记录下颈部、纵隔、腹部的LNM情况,最后对临床及肿瘤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每个病人初诊时的影像学资料,绘制LN节点图,制定靶区勾画边界。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N分期、临床分期、纵隔2、4、6组淋巴结阳性与下颈部LNM有关系,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性别、N分期、纵隔2、4组淋巴结阳性是发生下颈部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本研究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共入组了314例EC患者,其中颈段105例,占33.4%,胸上段209例,占66.6%。发生下颈部LNM者182例,占总人数58.0%。在下颈部LN分区中,101组LNM率最高为44.0%,其次为104锁骨上LN,为24.9%。颈段EC转移率从高到低依次是101(47.1%)、104(28.8%)、100sm(8.7%)、102(8.7%)、103(3.8%)、100ac(2.9%);胸上段EC下颈部LNM率排序依次是101(42.2%)、104(22.6%)、102(13.3%)、100ac(9.2%)、100sm(6.9%)、103(5.8%)。结论:1.年龄、性别、N分期、纵隔2、4组淋巴结阳性是下颈部LNM的独立危险因素。2.对于颈段及胸上段EC患者任何分期建议将101(颈部食管旁LN)、104(锁骨上LN)包在预防放射的范围内。3.下颈部推荐靶区:环状软骨作为上界,胸廓入口作为下界,气管外缘为内界,两侧胸锁乳突肌/锁骨的内界作为外界,胸锁乳突肌后界作为后界,当胸锁乳突肌消失后逐渐收回外界至颈内静脉内侧缘(右侧为无名静脉内侧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