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2017年末,我国GDP总量已超80万亿元,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金融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是连接国民各行业的纽带。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业,稳居第二大金融子行业,信托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1年12月,当时65家信托公司共同签署了《信托公司社会责任公约》,标志着中国信托业向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3年中国信托业协会编制并发布了《中国信托业2012年度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国信托业首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整体而言,我国信托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内涵理解和实践程度仍显不足。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信托公司社会责任表现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并对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对国内外涉及企业社会责任和信托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自1924年企业社会责任被首次提出后,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不断丰富,包括企业是否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的定义、内容、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等。研究结论中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有正相关关系的文献占主流。但国内对信托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关系研究的文献很少,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大理论价值。
在借鉴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指南和倡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托业社会责任工作发展历程和特点,本文建立了《信托公司社会责任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体系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金字塔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和权重并评分。综合评价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通过对15096条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本文得出了2014-2016年68家信托公司社会责任表现综合得分。三年来,行业整体社会责任评分均值为59.54,各年平均得分分别为56.63、58.15、63.85,呈现出每年递增的特征,表明各信托公司社会责任表现随着行业的稳步发展也越发突出。
本文通过组合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社会责任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信托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调研,经营业绩指标数据全部来源于信托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通过组合分析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每一个经营业绩指标,当期社会责任得分高组合都显著高于低组合。同时,社会责任得分高、信托资产规模大的信托公司往往有更高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样本数据是一个静态面板数据,本文参照固定效应,首先采用LSDV方法发现样本存在个体效应,并继续进行Hausman检验,发现数据符合固定效应模型,故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并采用稳健标准误计算统计量来排除自相关和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将社会责任得分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当社会责任得分作为因变量时,当期的信托资产规模、资本利润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对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影响,滞后一期的信托资产规模、净利润对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净利润指标是本文作为自变量用于回归分析的最佳变量,可以说明当期信托公司的经营业绩对当期和后一期社会责任都存在正向影响。当社会责任得分作为自变量时,将最能代表2014-2016年期间信托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托资产规模作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公司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会对当期和下期的信托资产规模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且社会责任表现对信托资产规模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和正向性,正向的社会责任表现会促进信托资产规模的扩大。这说明信托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确实能给经营业绩带来正向的影响。同时,社会责任表现对当期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丰富了学术界关于金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本文建立的信托公司社会责任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和比较信托公司社会责任表现提供了基础素材,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层、信托业协会加强信托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的引导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信托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现实依据。
本文对国内外涉及企业社会责任和信托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自1924年企业社会责任被首次提出后,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不断丰富,包括企业是否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及社会责任的定义、内容、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等。研究结论中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有正相关关系的文献占主流。但国内对信托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关系研究的文献很少,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大理论价值。
在借鉴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标准、指南和倡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托业社会责任工作发展历程和特点,本文建立了《信托公司社会责任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体系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金字塔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和权重并评分。综合评价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通过对15096条数据的统计和计算,本文得出了2014-2016年68家信托公司社会责任表现综合得分。三年来,行业整体社会责任评分均值为59.54,各年平均得分分别为56.63、58.15、63.85,呈现出每年递增的特征,表明各信托公司社会责任表现随着行业的稳步发展也越发突出。
本文通过组合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社会责任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信托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和调研,经营业绩指标数据全部来源于信托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通过组合分析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每一个经营业绩指标,当期社会责任得分高组合都显著高于低组合。同时,社会责任得分高、信托资产规模大的信托公司往往有更高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样本数据是一个静态面板数据,本文参照固定效应,首先采用LSDV方法发现样本存在个体效应,并继续进行Hausman检验,发现数据符合固定效应模型,故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并采用稳健标准误计算统计量来排除自相关和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将社会责任得分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当社会责任得分作为因变量时,当期的信托资产规模、资本利润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对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影响,滞后一期的信托资产规模、净利润对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净利润指标是本文作为自变量用于回归分析的最佳变量,可以说明当期信托公司的经营业绩对当期和后一期社会责任都存在正向影响。当社会责任得分作为自变量时,将最能代表2014-2016年期间信托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托资产规模作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公司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会对当期和下期的信托资产规模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且社会责任表现对信托资产规模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和正向性,正向的社会责任表现会促进信托资产规模的扩大。这说明信托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确实能给经营业绩带来正向的影响。同时,社会责任表现对当期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丰富了学术界关于金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本文建立的信托公司社会责任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和比较信托公司社会责任表现提供了基础素材,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层、信托业协会加强信托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的引导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信托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