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假说的一个重要结论是:随着一国经济持续增长,贸易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该国货币的实际汇率也将随着经历升值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同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却呈现出持续贬值的过程,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势与巴萨效应理论预测相背离。文章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不统一而是存在分割的背景下,拓展了巴萨效应模型并运用中国1991-2010年问的统计数据来检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传导机制。实证检验方法上采用时间序列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获得的长期均衡方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检验短期偏离的误差修正机制,最后运用脉冲响应模型进一步检验分析实际汇率对模型中相关变量短期冲击影响的响应。实证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实际汇率变化与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贸易/非贸易)、两部门相对工资率(非贸易/贸易)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中调整系数为负数,表明短期偏离后最终将回归到长期均衡。进一步的脉冲响应分析也显示,实际汇率与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两部门相对工资率之间存在正面的动态关联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说明,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存在分割的情况下,部门工资率作为实际汇率价格传导机制作用并未严重受到阻碍,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变动趋势符合巴萨效应理论。而根据该理论预测,随着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持续升值压力。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两部门相对生产率提高趋势持续,以及国内劳动力市场化、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度将逐步减弱,劳动力部门间转移速度加快及流动性增强,人民币升值趋势将更为明显。因此在政策制定上,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升值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汇率体制改革,促进反映真实市场供求的汇率制度和汇率调整机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