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上呼吸道不同,早期研究普遍认为下呼吸道是无菌的,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逐渐认识到下呼吸道菌群的复杂性与肺部疾病相关。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导致常见的肺部感染疾病,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且疾病类型较多。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对78例非空洞型和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菌群进行测定和分析,对比细菌及真菌的分布差异,研究肺部菌群变化与疾病类型的关系,为肺结核不同病理类型的发生发展及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长期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区的北方肺结核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3个月内均未接受任何治疗,取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为实验样本。(1)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不同疾病类型的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细菌菌群多样性进行检测。(2)基于ITS区的PCR技术检测不同疾病类型的肺结核患者的肺部真菌检出率并利用单克隆测序技术检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肺部的真菌多样性。结果:(1)健康人肺部菌群结构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与之相比,肺结核患者肺部菌群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2)非空洞组与空洞组肺结核患者肺部细菌种类在门水平大体上是相似的,前5位依次是:Firmicutes(厚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Cyanobacteria(蓝藻细菌),其差异表现在不同细菌的相对丰度上;与非空洞型相比,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肺部的菌群复杂度更高。PCoA分析显示非空洞组与空洞组的肺内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UPGMA方法对肺部不同分组间细菌群落构成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同样无法有效实现样本间和组间聚类。(3)痰菌阴性和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肺部优势细菌种类是较为相似的,其相对丰度存在一定的不同,与痰菌阴性组相比,痰菌阳性组肺结核患者肺部的菌群复杂度更高。(4)四组疾病患者的BALF样本DNA真菌ITS区扩增结果显示,空洞(+)组肺结核的真菌感染率最高,达100%,空洞(-)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90%、非空洞(+)组和非空洞(-)组患者肺部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40%和50%。针对一例典型的空洞(+)肺结核患者的BALF样本的测序结果显示,该患者肺部真菌的优势菌群为枝孢菌属和镰刀菌属,分别占57.9%和21%。结论:(1)肺结核病人下呼吸道存在与健康人群不同的独特的细菌群落。(2)空洞型与非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优势菌组成无差异,但是其丰度存在不同,空洞组菌群复杂度更高。(3)痰菌阴性组与痰菌阳性组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优势菌群无明显差异,其丰度存在不同,痰菌阳性组复杂度更高。(4)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真菌的含量明显高于非空洞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