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髌骨脱位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项研究起因于研究者的自身髌骨脱位损伤与专业训练经历。本文以舞蹈专业训练理论及膝关节解剖结构为基础,对舞者髌骨脱位的损伤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髌骨脱位在舞者中较为常见,但目前却缺乏相关的探讨与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髌骨脱位舞者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舞者髌骨脱位损伤现状为切入点,从舞者的损伤动作、膝关节生理结构以及训练因素对舞者髌骨脱位的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损伤防治措施,对降低舞者髌骨脱位的发生率、复发率,提升舞蹈训练的科学性具有一定实践意义。据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量法、视频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结合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深度访谈了伤者组5位髌骨脱位舞者,同时对伤者组与健康组进行了伸直位与屈曲30°位的Q角、股骨滑车沟角(SA),滑车深度、髌股适合角(CA)四项指标的测量。研究结果显示,伤者组与健康组在以上四项测量指标中,除双侧髌股适合角外(P>0.05),其余三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是伤者组伸直位与屈曲位两位置Q角差值、伤者组与健康组双侧滑车沟角对比以及伤者组与健康组双侧滑车深度对比,且以上三个指标与舞者髌骨脱位有相关性。综合访谈及统计结果表明:1.舞者髌骨脱位多发于中专三至五年级以及本科大一期间,且复发率较高。2.舞者产生髌骨脱位的直接外在动作表现一般为膝关节屈曲位时脚尖外旋、膝关节内扣状,即膝盖与脚尖方向不一致时。3.文中伤者组与健康组的Q角较正常人群均有偏大的倾向,其中,伤者组屈曲位Q角较伸直位有明显增大,考虑其有髌骨脱位复发的可能,且存在股骨滑车沟角度偏大、滑车深度较浅的生理性结构问题。4.舞者髌骨脱位的主要外在影响因素为:舞蹈人体科学知识在中专普及不够;做技术技巧前有畏惧、盲目以及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状态;疲劳状态时反复训练同一动作;舞蹈教师未及时关注学生的身心训练状态。5.伤后过早进入课堂正规训练为舞者髌骨脱位复发的主要因素。6.舞者髌骨脱位恢复后的正常训练,一般难以完成单腿蹲起、前空翻以及大跳类动作练习。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实践项目逐渐增多,尤其在“十三五”的规划中,政府明确提出指标性要求,大力推进装配式模式的建筑建造与发展,各级政府也在意见中,对住宅项目提出装配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以及为脱贫致富而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导致黄土高原出现大面积的农田转变为深根的生态林或经济林。林地更大的蒸腾水分需求使黄土高原开始出现广泛的土壤干
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每年能使水稻产量减产至少30%。真菌病毒是一类能在真菌内自我复制的病毒,在稻瘟菌中已有一些真菌病毒的报道。
随着当今社会对便携式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锂-空气电池作为潜力最大的电池体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极催化剂材料作为锂-空气电池的核心部件,近年来正在科研界掀起一场研
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应用有机朗肯循环(ORC)技术将低品位的热能转变为高品位的电能,为节约能源开辟了新途径。膨胀机作为有机
随着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广泛使用,锂离子电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六氟磷酸锂热稳定性差,在高温下易发生水解反应,以及过渡金
网络化控制系统(NCS)容错控制已是智能制造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集成控制力高、适应性强、便于维护管理的特点推动了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快速发展,但受制于系统和网络的复杂性,构件设备故障、通讯制约、时滞及内部参数的不确定等因素仍是该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课题在离散事件触发通讯机制(DETCS)约束下,依据主被动混合思想,以区间控制的容错方式,研究了任意执行器故障下系统对控制任务及通讯服务质
全球机动车交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但是给城市带来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并
研究高性能计算是为了计算模拟时间的缩短,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试验次数,以促进包括工程学在内的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相场法(Phase-Field Method,PFM)作为模拟共晶合金微观组织结构最有效的方法,采用统一的控制方程不仅避免了区分和跟踪固/液相及其界面,还可以将流场以及溶质场等外部场耦合到相场当中,但所建立的相场模型复杂,计算规模和计算量大,成为相场法发展的瓶颈之一。格子Boltzman
我国早在1987年就提出经济建设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1995年明确要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在后续年份内不断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九五”至今的20多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要素投入驱动的情况依旧,由此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也日益严峻。因此,如何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解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