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走向的真实头模型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a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神经疾病治疗、精神疾病治疗及脑功能研究。目前基于光学定位追踪系统的图像导航方法是常用的TMS线圈定位方法,通过与功能核磁等影像学结合,提高了TMS线圈定位的准确性。但是由于目前的刺激靶点定位方法稍显粗糙,加上大脑结构较为复杂,导致TMS治疗各种疾病的效果并不是很稳定,尤其是激活靶点不确定性使其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受限,因此就需要探寻进一步提高线圈定位精准性的方法。
  本课题提出了基于神经走向的真实头模型TMS线圈定位优化和刺激电流幅值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了具有各向异性电导率特性的真实头模型和真实走向的神经纤维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仿真计算TMS刺激时真实头模型和神经纤维上的感应电场分布。本文基于神经纤维的感应电场分布对线圈定位和刺激电流幅值进行优化,获得TMS线圈的优化位置,方向及刺激电流幅值。基于该方法的优化结果,可以发现在指定任意不同走向的神经纤维为刺激靶点时,得到的线圈最优定位和刺激电流幅值结果有较大差异,由此证明了对TMS线圈定位和刺激电流幅值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为了验证本课题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搭建了一个离体实验平台以体外培养大鼠脊髓组织并采集其复合动作电位。本文首先对离体实验平台的TMS刺激下离体大鼠脊髓组织的感应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优化TMS线圈定位,然后由离体大鼠脊髓组织的TMS刺激实验获得了复合动作电位,最后对比仿真结果和离体实验结果,发现仿真结果中最容易被激活的离体脊髓组织范围和离体实验中激活的离体脊髓组织范围一致,由此证明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因此,本文提出的线圈优化定位方法对TMS线圈定位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优化TMS线圈定位和刺激电流幅值以实现精准刺激,还可以仿真TMS刺激下真实头模型中和神经纤维上的感应电场分布以实现刺激效果的可视化。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使TMS在临床应用和脑功能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并为TMS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体外反搏(EECP)作为一项安全、无创伤的辅助血液循环技术,可以有效治疗和防治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但是,目前EECP治疗冠脉疾病和改善心肌缺血的血流动力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对于冠脉疾病并没有针对性的EECP治疗策略。本论文采用几何多尺度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EECP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效应,为临床上EECP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提供合理的治疗策略。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本文正在研究热量和高温对定子效率的影响和表现。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估算和计算平面旋转定子BLDC定子的温度,该定子设计独特,机身纤薄;它具有很强的导热能力,可能导致过热风险。本文探讨了四种不同的定子温度计算方法、数值下,利用Matlab数学模型和Ansys工作台软件仿真模型,进行电机运行时的实际测试。  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BLDC电机介绍以及这种电机在医疗应用中如何非常有用,以及定子如何与其他
心血管病是一类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性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等。近年来,心血管病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根据WH0的统计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2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也加剧了药物滥用。因此加强对心血管病的监控,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及指导合理用药显得尤为迫切。
学位
质量风险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常用于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疫苗因为生产工艺及用药对象的特殊性,其质量风险管理要求较其他药品更高。目前针对疫苗行业质量风险管理研究并不多,对疫苗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应用方法的开发和优化研究也不多见。药品共线生产是指药品在某些工艺步骤,与其他药品共用生产设施设备进行生产的方式。由于药品共线生产的特殊性,可能会对药品质量带来潜在风险。本文将质量风险管理应用于K公司分装车
学位
随着纳米技术在材料学、免疫学和生物医学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抗原及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多糖类纳米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低毒和易改造等优点,吸引了众多关注。本论文将重点针对基于葡聚糖的纳米载体在EV71灭活病毒疫苗中的应用,以及基于壳聚糖/透明质酸的纳米药物在与靶向HER2的CAR-NK细胞联合治疗乳腺癌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  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疫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如,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药物己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向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方向发展。肿瘤治疗从单纯药物治疗向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方向发展。随着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天然药物,尤其是中草药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从中草药中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途径。  本论文选择人宫颈癌细胞Hel
学位
原发性肝肿瘤为世界上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目前,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肝肿瘤的有效微创手段,但温度分布的精确预测和肝肿瘤的适形消融治疗仍是临床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一方面,组织特性参数因个体差异和治疗温度变化而具有特异性,如何精确地表征患者的特性参数值得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热凝固区“适形”覆盖肝肿瘤物理模型以实现肝肿瘤的最优治疗仍为热消融手术计划领域的研究难
学位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近几十年来全球发病率急剧上升。登革病毒(DENV)属于黄病毒科,至少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登革热,严重时可致命。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办法,只能对症治疗,且唯一上市的登革热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感染后的快速诊断对于提供适当及时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以及迅速启动公共卫生控制措施非常重要。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on-stmctIlral D
学位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a)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年下降。治疗上,BCa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低,极易复发。传统BCa疗法的患者5年生存率已多年未见明显提高。临床上需要新的膀胱癌治疗方法和策略。基因治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癌症治疗策略,如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
学位
粘虫Mytimna 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我国农作物重大害虫之一。具有夜间远距离迁飞,季节性往返,发生范围广,为害世代多,暴发性等特点。对粘虫迁飞定向行为及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粘虫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能为解析夜间迁飞性昆虫的磁感受机制起到促进作用。本文利用昆虫飞行定向测试计算机分析系统检测粘虫的飞行定向行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分析隐花色素和磁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