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ECBM煤层气井气体产出特征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沁水盆地南部寺河、李村、余吾矿区3#煤储层为研究对象,以沁水盆地地质条件与煤储层特征为研究背景与实验条件设计依据,以煤层气井抽采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CO2注入与煤层气强化开发实验模拟系统”为实验平台,实验模拟了不同注入压力、围压、温度条件下煤岩渗透率的变化、CO2-ECBM驱替过程中气体产出特征,并利用COMET3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演与论证。实验阐释了不同约束条件下煤岩气测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深部煤储层CO2-ECBM煤层气产出的关键影响因素与机理,基于COMET3软件平台建立煤层气抽采数学模型,探讨了CO2-ECBM煤层气井气体产出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总结了CO2-ECBM煤层气井气体产出规律。研究取得如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煤储层为山西组3#煤层,基于低温液氮、压汞测试实验发现,煤储层孔隙结构以微孔、中孔为主,大孔发育较少。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寺河与余吾煤样孔隙结构进行重构,寺河煤样的煤基质孔隙密度、孔隙网络截面、孔喉连通性特征均优于余吾煤样。在同等吸附与解吸实验条件下,寺河煤样的吸附量与解吸量均大于余吾煤样,孔隙结构差异对后期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结果影响显著。(2)根据研究区地质概况与煤储层特征,设计以注入压力、围压、温度为变量的煤岩渗透率实验与CO2驱替N2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e气测渗透率大于N2与CO2测试值,注入压力与渗透率、驱替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围压与渗透率、驱替效率呈负相关关系。注入压力增大会导致煤基质内部渗流压力增强,围压增大会导致煤基质内部孔隙结构变形收缩,注入压力、围压变化对渗透率与CO2驱替效率影响显著。温度上升会造成煤基质受热膨胀,渗透率降低,及气体活性增强,吸附能力下降,解吸能力增强,温度对渗透率与CO2驱替效率影响微弱。(3)基于实验模拟的规律性认识,利用COMET3模拟软件设计以渗透率0.1-1mD、孔隙度1-5%、储层压力10-12MPa为敏感参数的数值模拟实验,模拟结果显示:在单因素敏感参数的影响下,煤储层在渗透率0.1mD、孔隙度1%、储层压力10MPa条件下达到了CO2的最佳封存效果与CH4的最高采收效率。(4)CO2-ECBM煤层气井气体产出过程受多因素条件耦合影响,在CO2-ECBM煤层气井现场工程实践中,应综合考虑选址优化、煤储层自身物性、煤储层赋存条件、气体产出动力学特征、CO2-ECBM煤层气注采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耦合影响。
其他文献
<正>"共建消费新生态——2018微博315线下论坛"3月14日举行。论坛发布了《2017微博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并颁发"微博年度媒体消费传播奖""微博年度企业最佳口碑奖"。中央
目的 癌性疼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控制疼痛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 之一.通过对我院门诊部麻醉性镇痛药在癌性疼痛中的使用情况的分析,以促进我
背景及目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比较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青少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哮喘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目前传统经典
<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会面临发展与消费者诉求存在不合拍的矛盾,安防也不例外,安防目前就面临着三种主要的矛盾,一是安防系统较高的投入与消费者期望获得的效益不成正比;二是
通过分析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问题,从"BIM+VR"技术角度出发,深入探究BIM与VR技术的优势及其在当前建筑工程中的创新应用。"BIM+VR"技术应用于建筑的设计阶段到运维阶段的全生
本论文以从四川峨嵋山森林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株产抗耐药性活性化合物的链霉菌S227为材料,对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抗耐药性活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抗耐药性活性
医药卫生事业是关系亿万群众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是影响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医疗保险是人们健康支出的重要保障,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可以维护医保费用平衡高效使用,防范基金运行风险,有效减少资金的不当流失,更好保障最大多数参保人员的根本利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保费用支出相应上升,并且出现了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对医保基金产生了一系列风险因素。高额零报是医保审核中的重要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光电性能的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且在众多领域(传感器、智能床、污水降解、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上有了很快的发展和应用。光电材料的性能可以从电致变色可逆性、响应时间、着色效率、光谱透过率、光电流和光电催化等方面来判断。为了制备出具有良好光电性能的材料,本论文以WO_3纳米块薄膜、MoO_3纳米薄膜和WO_3/MoO_3复合薄膜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如下:以导电玻璃(
研制了以高性能MCU-TMS320F28335为数字控制核心的逆变实验系统,配套设计相应教学实验内容,满足"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验要求。分析了基于三相全桥变换器的教学实验平台
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着满足经济增长和降低能耗的双重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那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节约能源消费量吗?文章基于我国1992-2011年数据对我国技术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