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通勤流空间模式及形成机制分析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dams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移动性反映了错综复杂的人地关系,为从微观上理解城市空间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城市规划、交通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通勤是城市个体移动的主要形式,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要素。近年来城市空间重构加剧带来的“职住分离”,使得居民长时间通勤愈发普遍,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居民生活品质下降等问题。对通勤现象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理解与把握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也为相关政策及项目评估、职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等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基于武汉市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城市居民通勤流,使用空间分析、网络分析、流空间分析等方法,从点、线、面3个层次揭示城市通勤流的空间模式。基于多因素拓展重力模型开展多元回归分析,对回归结果进行诊断、修正与解释,验证重力模型在城市内部尺度下的适用性,并结合人口流动、迁移相关理论分析城市通勤流的形成机制。研究主要发现有:(1)通勤流在数量上分布不均匀,通勤现象仅集中于少数街区之间,而少量高值通勤流贡献了研究区内绝大部分的通勤总流量。(2)通勤流在空间上表现出空间衰减、轴向及分区等特征。通勤流量随距离增加而减小,通勤主要流向相邻街区及就近的就业中心;通勤流在全局上具有轴向特征,形成汇聚大量流量并沿自然地理阻隔和重要交通设施分布的通勤廊道;通勤流具有明显分区现象,各街区因通勤联系形成了稳定4分区结构与2分区结构,分区内部通勤联系紧密,分区之间联系稀疏。(3)通勤流动的形成是多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通勤流出地高数量居住人口形成的推力,流入地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的拉力(这两大力还受空间邻近性、文化差异及土地利用等因素的调节),以及交通阻碍带来的阻力。
其他文献
百年来,国际足联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制度禀赋、组织架构和行动惯性,也造成了制度僵化和监管漏洞,容易通过顶层制度设计权、资源配置权和自由裁量权的制度设计漏洞来实现公权性寻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机制改革的深入,是否应授予地方政府一定举债权(即发行市政债券)的问题被摆到了议事日程.无论是从经济学原理,还是从金融与财政角度,地方举债都有其
荥巩煤田受构造运动影响,煤体结构破坏严重,主要以糜棱结构为主,煤层均呈粉状,渗透性差,影响该区煤层气的开发.分析了影响煤田的控气因素,指出在所有控气因素中,构造因素是该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疾病的快速、精确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大。核酸检测由于在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上的优势,可显著降低检测假阳性概率并缩短检测的窗口期。但是现
体质教育流派是我国当代重要的体育教学流派。20世纪70年代至今,该流派教学实验整体呈现出从"课外体育课程化"到"课内外体育整体化",从"重练"到"重独立锻炼能力",从"健身效果
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理论范式以"文化生命"为存在论假设,以"体验-表达-理解"为认识论假设,以知识与生命的意义关联为知识论假设,以历史解释学为方法论。它主张对教育主体进行
在注浆封孔法中,与上向穿层测压孔封孔相比,由于水泥浆和水的重力作用,下向穿层测压钻孔封孔时难以形成测压室,导致测压不准确。对下向测压钻孔封孔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叙述
对近10年来全国体育院校运动竞赛开展的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全国体育院校运动竞赛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可行性。当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相关体育商业赞助法规的出台是全国体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