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量化种子萌发的热量和水分需求,服务于药用植物的精确栽培,本试验以宁夏隆德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陕西西安颠茄(Atropa belladonna L.)以及陕西杨凌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种子为材料,经预处理后,在一系列不同的温度和水势下进行萌发试验,建立萌发水热模型评估三种中药种子萌发的水分和热量需求。预处理方法为:秦艽,1.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0min;颠茄,50℃温水浸种6h后细沙轻搓;丹参,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2h后100mmol/L的CaCl2浸种12h。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温度5、10、15、20、25、30℃进行种子萌发,用于积温模型的建立;并以此为基础,在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内,设置不同的水势梯度0、-0.25、-0.5、-0.75、-1.0和-1.5MPa进行种子萌发对水势的响应试验,用于水势模型的建立。通过建立种子萌发模型获取的相关模型参数以及杨凌地区的气象资料,对种子在杨凌的适宜播种及出苗时间进行预测,并设置不同的萌发起始温度(3月5日,3.0℃;3月15日,5.4℃;3月25日,8.1℃),模拟当地气象条件进行萌发验证试验,探究模型的准确性并作相应修正,指导实际生产。试验结果表明:25℃是秦艽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该温度下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及萌发速率均最大,萌发率为84.33±1.33%,适当的低温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为6.88℃,50%萌发率的积温需求为261.04±1.54℃·d。20℃是丹参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浅色和深色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1.47±0.75%和80.41±1.10%,而25℃时萌发速率最高;浅色丹参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6.21℃高于深色种子的1.53℃,但浅色种子萌发百分比达到50%的积温需求74.33℃·d小于深色种子的113.75℃·d;浅色种子累积萌发率达到50%的基础水势为-1.27MPa高于深色种子的-1.58MPa;20℃和25℃时,浅色种子的水热需求分别为92.09和106.75℃·MPa·d,深色种子为158.76和142.45℃·MPa·d。根据杨凌气象资料预测,秦艽种子适宜在杨凌当地3月21日(7.03℃)进行播种,5月2日可达到50%萌发;深色丹参种子适宜在杨凌当地2月28日(1.62℃)播种,并于3月29日达到50%的萌发率,而浅色丹参种子则可于杨凌当地3月18日(6.22℃)播种,且在4月10日萌发率能达到50%。结合之前的相关研究推测,秦艽种子在杨凌播种期维持不变;浅色丹参种子萌发迅速,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水势,可晚播,而深色丹参种子有高的水热需求值,萌发缓慢,耐寒耐旱,可早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