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评论文本形态发展探析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西方著名历史哲学家、美国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海登.怀特有句名言“所谓历史,也只不过是一些文本”。作为新闻评论,无论是什么样的观点,都必须落实到媒介上,落实到文本上,也就是新闻评论的呈现需要载体。这个载体是文字形式和表达格式,这个载体也是媒介平台,这个载体就是文本形态及其延伸和扩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新闻报道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迁,那么从这个层面上说,自古代政论文始至微博评论止,中国新闻评论的内容及其文本形态可以折射出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变化和社会发展。源于此,本文以新闻评论的文本形态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本文通过对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简要介绍和梳理,以实事求是的学术研讨精神、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为指导,将研究重点放在文本形态的呈现和解析上,即以文风、文体、载体、媒介等为视角探析新闻评论的文本形态。关于中国新闻评论文本形态的探析以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历史为纵向轴线,创造性地以各个时期新闻评论的作品样式、文本形态特点、价值、作用等为横向轴线,并对文本形态变化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尝试性寻找和分析,试图弄清文本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了解文本变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对新时期新闻评论引导舆论、塑造价值观、弘扬主旋律起到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中国新闻评论的文本形态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是受众信息传播和观点表达的需要。梳理和探析文本形态的变化既可以揭示出新闻评论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的一般规律,又能反映出文本形态产生和变化的内在原因和推动力,这既是对新闻事业自身认识的加强,也是对新闻评论自我的深刻认识和积极总结。
其他文献
1911年1月30日,辛亥革命爆发,它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孙中山等先行者渴望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但是当武昌起义爆发,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
传统的污名是社会强势群体单向地赋予某些弱势群体贬低化、侮辱化的标签,进而导致其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过程。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转型、矛盾的加剧,网络空间颠覆了传统污名的二元
摘 要:近几年插画突破以往固有模式作为一个新兴的的产业在国内迅速发展,为适应文化市场的发展,不少高校设立了商业插画这门课程。但插画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提高教学对象的插画应用能力,摆脱传统插画固有的教学手段,将课题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融入到插画教学当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就商业插画教学的课题性展开观点论述。  关键词:插画;课题性;市场应用  在插画市场非常发达的地区欣赏插画在社会上已经
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精神的高扬使公共利益的实现进入了公众和学者的视野。公共利益代表社会群体共享的社会福祉,是社会群体生存跟发展所必需的社会价值,它
期刊
“媒介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这是几十年前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对媒介作用的生动表述。当代社会,媒介的社会作用愈发显得强大。其中,媒体救助就是媒介社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