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忽略生态效益的技术创新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江苏作为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型省份,生态问题一直是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化技术创新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在对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后,分析了江苏省生态化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现状,发现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且重污染行业占有较大比重,节能减排情况不理想;同时,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转化率仍需提高,应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以及新产品的销售强度。接着,从经济社会基础、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江苏省生态化技术创新水平的评价模型,在SPSS软件的辅助下,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横纵向的实证研究,并提取出技术创新水平、社会创新水平、节能减排水平和循环利用水平四个公因子。横向比较研究发现:江苏省生态化技术创新水平占有绝对优势,位于全国的第6位,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与企业生态化自主创新能力,但是政府资金对研发经费的财政支持不足,并且失业率也处于中等水平,导致社会效益不显著;与此同时,企业与社会的创新效果也反映在环境因子上,尽管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较高,但仍需减少污染排放和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纵向研究发现:江苏省生态化技术创新水平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创新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幅度不大;再者,政府财政投入的比重没有形成大幅增长的态势,城镇居民的失业状况也无法有效改善,影响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社会效益;同时,江苏省节能减排水平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整体呈现上涨的趋势,但增速不稳定。最后,结合横纵向比较结果,文章提出提高江苏省生态化技术创新水平的五大举措:完善政府财政激励政策;提升企业生态化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中间机构的促进作用;完善生态化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健全生态化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