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在污水处理厂岩溶探查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c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某市污水处理工程,位于贵州省某市区城南东向约6千米处,工程中央位置有一河流流过。该应急污水处理工程一期于2013年开始兴建,目前一、二期工程已经完工,三期工程正在施工,主要为处理已经被污染的地下岩溶管道水,在已完工的一、二期污水处理工程场地内,部分场地水泥硬化地面出现开裂现象,为了避免已建项目及拟建项目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查明地下岩溶情况及断层空间分布情况,对应急污水处理装置项目工程一带开展地质、物探工作。本论文依托某污水处理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选题。高密度电阻率法有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等优点,故选择高密度电阻率法来开展污水处理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研究。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数据处理,并结合开展的地质调查工作,进行研究区物探异常推断解译,得到以下主要认识和成果。1、本次物探测量同圈定11个低阻异常,其中推断为地表浮土层和回填土引起的低阻异常共3处;推断为地表排水管引起的低阻异常1处;推断为已蓄水应急池引起的低阻异常1处;推断为断层引起的低阻异常3处;推断为河流引起的假异常1处;推断为岩溶引起的低阻异常2处。确定了2条断层的分布位置和2个岩溶区的基本特征。2、L1号高密度剖面位于河流西侧,其下伏基岩较完整,现状地质灾害进一步发育可能性低。3、L2号高密度剖面位于污水处理工程场地中部,从高密度反演数据可知其东部存在低阻异常,结合现场实地调查东侧高密度低阻异常主要为污水处理厂正在施工的污水沉淀池引起,且上部人员活动少,危险性小,危害性小。4、L3号高密度剖面位于河流转角处,下部有两条断层经过,在建筑物自重、断层、基岩软弱夹层、人类工程活动及河水掏蚀的综合作用下,下部溶蚀严重,现存地质灾害进一步发育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5、在L3号高密度剖面共布设了3个钻孔,通过钻孔验证的结果与高密度电阻率法推断的低阻异常特征基本吻合,证明了高密度电法在研究区使用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农业和畜牧养殖业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秸秆和畜禽粪便逐年递增。为了缓解秸秆和畜禽粪便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将秸秆和畜禽粪便得到高效利用,本文利用不同的方式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后与牛粪混合进行厌氧干发酵产沼气性能的研究。首先利用批式厌氧干发酵的方式考察粪草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总固体物浓度对产沼气性能的影响,其次利用化学法和生物法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条件的优化,最后利用二者分别预处理和不同
滴灌技术发展至今,堵塞仍是限制其发展的首要原因。减少滴灌田间管网内泥沙沉积可以有效预防滴灌灌水器堵塞。为探明含沙水灌溉下滴灌田间管网内泥沙的具体分布,本研究通过模拟室内灌溉试验的预试验,发现了滴灌田间管网内泥沙沉积和灌水器堵塞的规律,进而设计试验探究3种布置方式(布置方式A、布置方式B、布置方式C、)、3种粒径范围(0-0.03mm:D1、0.03-0.05mm:D2、0.05-0.1mm:D3)
近年来仿生学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农机具土壤耕作部件的优化方面效果显著,而深松是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之一,可有效改善土壤压实问题,实现作物的增产增收,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耕深和耕速的增加,造成深松工作阻力大、能量损失及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以砂鱼蜥(Scincus scincus)为仿生原型,通过对其特殊运动方式规律的研究,并利用离散元模拟其运动,用于减少在土壤中前
中国蚕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19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91万公顷和191万吨,约占全球的35%。蚕豆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在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迅速。作为粮食、蔬菜和肥料兼用型作物,蚕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蚕豆种植大多数采用人工点播的方式,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人工生产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蚕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广蚕豆机械化种植势在必行。排种器作为播种机械的核心部件,是保证播种质量
三七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三七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三七收获还处在人工收获阶段,收获效率较低。三七收获机正处于研发阶段,温室三七收获机存在着挖掘深度不足、干涉和壅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温室三七收获机的挖掘装置进行结构改进,通过土槽试验,分析挖掘铲入土角度、挖掘深度对挖掘阻力的影响规律。本论文依托于云南省重大科技计划“克服三七连作障碍体系构建”之子项目“克服三七连作障碍工程设施及机械装备研
云南地区耕地石漠化严重,保护性耕作仍处于发展阶段,北方现有的成熟破茬装置在该地区无法直接使用。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破茬作业时,由于裸露基岩和砾石会对破茬装置造成损坏。因此,设计一种主动避障破茬装置控系统对于提高破茬装置在云南石漠化地区的使用寿命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液压转向系统和伺服提升系统来对不同大小的障碍物进行避障,并结合自抗扰控制技术以及BP模糊神经网络对两个系统进行优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我国农业装备企业的产品设计往往以跟踪仿制为主,由用户提出需求到产品设计完成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全程负责,且过程中大量工作均为之前产品的设计的简单重复,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而旋耕机又是典型的产品多样性高、地域适用性强的农机装备。所以为了解决旋耕机设计效率低的问题,本文以卧式中间齿轮传动旋耕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工程理论构建了旋耕机智能设计体系;系统研究了旋耕机设计知识和知识表示;研究了旋耕机混合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英语学科教学也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学目标从知识层面、应试的角度向能力和综合素养全面培养的转变,师生的角色、师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变,作业形式也在悄然发生了变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渠道,同时,从学生作业的反馈中也可以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调整,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形式,创新作业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倡议于1985年,核聚变研究旨在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这是一项国际合作的重要项目。核聚变能装置中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s)需要经受粒子、光和热能等多重影响,因此对材料的选用非常严格。金属钨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低溅射率(可最大限度减少杂质产生)和低氚保留率等优点,它被认为是PFMs的最优选择。然而金属钨具有容易氧化的特性,如果聚变能装置发生事故,导致金属钨暴露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通过多个层次的细胞命运决定,形成了器官发生、形态建成的整个发育蓝图,是生命体最重要的分子事件之一。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伴随着全能性的维持、分化及各种多能干细胞的次序决定。这一过程的调控对整个胚胎的发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灵长类着床后胚胎发育是重要的基础生物学问题,对医学转化应用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介于人类材料较难获取,因此借助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着床后胚胎进行系统的单细胞转录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