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鹿角岭和二十三公里金矿床位于太平岭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域上地层出露比较广泛,从中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均有出露。活跃的岩浆活动,为该地区提供了非常好的成矿前提。对该区域上的典型金矿床研究还比较缺乏,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论文旨在对该地区典型矿床进行对比研究,综合野外地质情况与室内实验结果,对区域成矿带中典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成矿物质来源等展开深入研究,为区域金矿找矿提供依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鹿角岭与二十三公里这两个矿区侵入岩都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系列岩石,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元素标准化分布图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指示了这两个矿区的岩浆岩具有同源性特征。两个地区岩浆岩主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P、Ti等高场强元素。两个矿区侵入岩的Nb/Ta的值分别为10.07和10.80,Zr/Hf的值分别为34.04和31.88,分别与由幔源演化而来的花岗岩的Nb/Ta和Zr/Hf的值接近,表明两个矿区岩浆岩与由幔源岩浆演化而来的花岗岩类似。鹿角岭与二十三公里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个体都比较小,气液成分均以H2O为主,同属于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都表现出中低温、浅成成矿、低盐度、中低密度的特征,所以鹿角岭与二十三公里金矿床同属于浅层低温低盐度热液型金矿床。鹿角岭金矿与二十三公里金矿床在时间上、空间上与同期含矿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和金厂、洋灰洞子、九佛沟这几个矿床一起构成了一个既互相区别由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属于同一个铜金成矿系列。推测在鹿角岭和二十三公里金矿床深部及外围有可能找到类似于金厂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和类似于洋灰洞子的斑岩型铜矿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