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35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已不适应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政策背景之下,适时开展有关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研究和实践将极为有力推动农村居民点用地研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为此,展开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探讨,以期促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研究和实践的开展。目前针对农村居民点的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整理潜力和模式研究,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宅基地流转及用地产权问题研究等方面,尺度大多以县级行政单位为主,探讨农村居民点的选择、变迁与外部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等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科学体系,为以后农村居民点的进一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是从农户角度探讨内部因素(如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构成、收入、职业等)与居民点区位选择的定量研究还比较缺乏,对农村居民用地选址意愿和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也只有零星研究。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综合运用实地抽样调查法、多分类Logistic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综合农民意愿调查(NY)和农村居民点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TY)相结合,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条件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进行空间分析,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以重庆市潼南县八角村为重点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定量刻画了研究区农户对居民点用地选址的整体需求,定量测算评价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设计了科学规划居民点用地选址的方法路线。本文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辨析相关概念,对国内外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变化趋势及变化驱动力研究,用地布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用地选址及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研究区域与数据处理。介绍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获取及处理。第四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影响因素分析。阐述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一般影响因素,再结合农户内部经济结构差异化分析,运用多分类Logistic方法探讨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居民点用地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五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适宜性评价及规划选址确立。运用农户意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适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即NY-TY空间分析技术路线,最终确立居民点用地选址规划方案。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简要概括了本研究的结论,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其他文献
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立覆盖城
农业物流是维系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血脉系统。建立安全方便、畅通高效的农业物流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农业大省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自我、对待下属以及国家的维度都明显体现了他的自恋人格特征。他自恋倾向的形成来自于家中有一个严厉的父亲,因不完美而渴求完美。从特朗普的身上看出,政治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但近年来,从三聚氰胺到地沟油再到瘦肉精,安
随着自动化信息化设备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控制系统在核电领域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核电领域,全数字化仪控平台为电厂的非干预保护、自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方面提供了极大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对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
<正> 一、引言自猿人进化到使用工具以后,人类所从事的一切工作严格地说都是人-机系统,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深入发展,机系统也变得更为复杂,在使用中人与机地位不同,机要适用
会议
在近些年国际合作区块的储量评价过程中,根据多年的评价经验,总结了SEC/SPE-PRMS美国、CCPR中国、Russia俄罗斯储量评估体系中分类标准及在概念、分类、评估方法、含油面积、
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和反贫困问题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课题,现阶段,对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民族乡镇之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探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