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征地过程中对农民的补偿及安置问题研究——以北京市白村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集体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大量的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房屋是农户所拥有的重要的财产,为农户提供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场所,这些功能随着土地征用一并丧失。而要保证失地农民的利益,防止农民因征地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要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目前我国农村征地过程中对农民的补偿和安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安置标准低,随意性大,难以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二、安置责任主体不明确,安置方式单一,难以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本文通过对白村的个案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农村征地过程中的房屋拆迁补偿及安置问题进行探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以不完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和座谈会的定性研究为主,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为辅,采用偶遇抽样方法选择了调查样本。文章首先对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其次,对白村的拆迁原因、过程及对白村的房屋、耕地和个体养殖户的补偿分别进行介绍,特别是对白村的房屋补偿进行重点论述。然后对“钉子户”出现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层剖析。接着从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清真寺等方面对白村村民的安置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笔者进行小结,并根据在白村的实地调查结果结合对我国现行农村征地法律和政策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往有关农村征地补偿方面的研究大都是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进行的,多从理论层面上进行探讨。本文采用社会学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农村征地过程中房屋拆迁补偿及安置问题进行探讨,并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相关的理论和政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其他文献
住房状况是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住房保障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学毕业生在城市定居人数逐年增多,城市有限的土
本研究考察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上海近郊的农村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涌现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从村落到集中居住区,农民经历的不仅仅是住所的改变,而是
学位
时下的中国正处于市场转型的嬗变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外来工的职业病就是显现出来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以“外来工职业病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为题,基于广州
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和大学生整体消费能力的增强,大学生食品消费亦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特征。因此,将大学生食品消费作为研究的介入点,进而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以及大
“社会资本”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新经济社会学中演化出来的最有影响和最具潜质的理论概念之一。林南认为期望在市场中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是社会资本的前提。它将制度因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把写作部分单独列出来教学,这足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受应试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