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源型双馈风电机组并网稳定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d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风能大规模的应用,目前采用的双馈风电系统大多为电流源型控制,缺少为系统提供惯量的能力,为此,电压源型控制应运而生,虚拟同步控制是其主要的实现方式,因此本文将对电压源型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并网稳定控制方法以及惯量响应与一次调频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中建立了电压源型双馈风电机组状态空间模型,模型包括双馈风机本体、风力机轴系、转子侧变换器及其控制器、网侧变换器及其控制器和线路模型,在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基于电压源型控制的风电机组变流器稳定并网运行,通过频率扫描法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无锁相环整机虚拟同步控制结构,该结构去掉了锁相环部分,机网使用同一个角度进行控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通过波特图分析对比风力机轴系,网侧控制器以及电压源型整机虚拟同步控制的阻抗特性,此控制结构相比于有锁相环控制不仅简化了模型,而且还能降低系统的负阻特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针对电压源型双馈风电机组惯量响应控制和一次调频。研究在转子动能、功率备用和外加储能不同能量来源的情况下,电压源型风电机组的变流器控制策略,其中功率备用包括转速备用与桨距角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储能控制包括网侧控制直流母线电压与储能控制直流母线电压两种形式,通过分析线路参数越强,在一定范围内惯性时间常数越小,阻尼时间常数越大,系统的动态响应越快,不同调频控制方式控制参数的选取对调频能力至关重要。研究虚拟同步网侧锁相环控制,双虚拟同步控制,单电流环整机虚拟同步控制与整机虚拟同步四种不同电压源型控制结构的调频特性及惯量响应,得出四种控制可以在电网频率跌落时提供功率支撑,线路越强,功率与机侧虚拟角频率的动态响应越快,在一定范围内阻尼时间常数越大提供的功率支撑越多,惯性时间常数越小,稳定性越强;通过对比可以得到四种电压源型控制动态响应特性与功率支撑能力由于网侧控制结构的不同存在差异。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电压源型双馈风电机组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对不同能量来源与四种电压源型控制结构的惯量响应和一次调频进行了分析,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在磁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中,磁场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利用磁场可以构建等离子体的平衡,实现对等离子体的约束。但在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磁扰动的出现会影响到对等离子体的约束。本文基于上述背景,针对三维交变磁场测量展开研究。首先,本文从等离子体的电磁性质出发,构建柱坐标系对等离子体的平衡方程进行理论推导,同时基于等离子体平衡阐述了磁扰动等相关概念。通过对比分析常见磁传感器,确定本文采用感应线圈法
学位
由于目前沿海地区用电紧张,传统化石能源发电也伴随着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等问题,所以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形式更满足目前发展要求。沿海地区有着丰富的潮汐能和海洋风能,可知,潮汐能可发电时间短,具有发电可预测和时序性的特点,风能具有可发电时间长,具有发电随机性和无序性,如果将潮汐能风能联合发电构建潮-风能源系统,同时配置合理方式和规格容量的储能系统,能够极大程度消纳潮-风能源,满足用电需求。首先,针对潮
学位
永磁同步电机交流调速系统由于其出色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对外界扰动及内部参数变化较为敏感,实际工况往往十分复杂。为了提高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和抗扰能力,论文探讨了偏向工程应用的先进控制策略在高性能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并做出以下研究。论文首先分析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利用
学位
世界各地恐怖事件频发,做好大型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十分重要,但检测效果好的X射线手段无法用于人体检测,只能靠检查人员搜身检查,此方法效率慢,危险性高。毫米波成像系统可以检测到人体衣物下的物体,且对人体无辐射,是十分安全的检测方法,检测效率高。但是成像系统所成图像分辨率低,不利于检测人员识别,因此提高图像质量以及自动检测与识别对安检具有强大意义。本文分别对毫米波图像去噪以及毫米波图像中的目标检测进行了
学位
航天、深海、电动汽车等工业领域及家电领域的电机驱动系统一般采用结构简单、调速性能好以及使用寿命长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稳定运行,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一般使用高可靠性、高精度和环境耐受性强的旋转变压器。合理的硬件设计配合软件算法进行旋转变压器全数字轴角转换(RDC)既可以缩小硬件电路体积,又可以提高位置检测精度和抗电磁干扰(EMI)能力;而相电流重构技术则可以进一步减少电流传感
学位
接收端直流变换器是无线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传输功率、维持输出稳定的重要作用。受到无线充电系统谐振拓扑结构的影响,当谐振网络具有恒流输出性质时,系统传函中会出现RHPz(右半平面零点),它的出现也使得系统稳态和暂态性能降低。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本文对系统中RHPz的形成、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选用Buck电路作为接收端直流变换器的拓扑,提出了抑制系统中RHPz的影响、提升系统性能的控制策
学位
随着世界各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作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纯电动汽车更是主要的研究与应用方向。为了缓解大量电动汽车涌入对现有电网的冲击,构建灵活的V2G系统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而双向车载充电机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装置,结合此应用场景,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对称型CLLC高阶谐振式双向变换器。对称型CLLC变换器具有完全对称的电路结构,不存在传统LLC反向运行无法升压的
学位
课题针对某风电场由于线路串补系统导致的次同步谐振(Sub Synchrous Resonance,SSR)抑制问题。针对风电场内部运行参数对风电场稳定运行的影响,本课题将基于数字孪生思想,从机理分析、谐振检测、功率预测及参数回归等方面为次同步谐振问题提供求解分析思路,进而提升风电消纳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建模,分析其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给出风力机、网侧变
学位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受到人们的青睐,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逐步提升。但风电和光伏由于其随机性和间歇性,给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带来了新的问题。微电网作为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有效形式得到了充分发展,数目随之增加,逐渐呈现出多微网联合调度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对于需求侧管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用户侧进行需求响应能够平抑负荷功率波动,缓解配电压力,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因此,研究考虑需求
学位
太阳能无人机因具有滞空时间长、综合费效比高及部署维护简便等优势,成为各国争相布局的科技产业新高地。能源系统作为太阳能无人机供能的“心脏”部分,其管理策略优化、电能质量提升、储能寿命延长等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将对能源管理系统的功率分配策略及系统级稳定性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在对能源系统中光伏阵列、储能电池、航电设备、动力电机及相应接口变换器等组成单元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