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航拍输电线路杆塔的三维重建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y_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电线路杆塔的三维重建研究是通过无人机采集输电线路杆塔的图像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出表面致密、纹理丰富、可视化强的三维杆塔结构模型。本研究课题是基于电网的工程应用背景而设立,具体研究内容为:基于图像质量约束的无序图像关键帧提取和采用去抖动模糊算法的稠密三维重建。本课题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而且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理论研究层面,无人机采集的数字图像是无序图像,存在数目众多、信息冗余、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无人机采集大场景对象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时因抖动产生的模糊现象以及二维图像序列经运动恢复结构SFM(Structure From Motion)后得到的三维点云稀疏、可视化差的问题,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应用层面,无人机以轻便、灵巧、快捷的优势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可以弥补人工目测有死角、盲点的缺点,同时可以进入地形复杂、环境恶劣、巡检人员不宜进入的地方巡检,巡检效率高、安全系数高。巡检员可不去杆塔处去目测,直接在电脑面前对采集的杆塔图像信息进行立体视觉三维重建,使重建的三维杆塔效果逼真,细节丰富,可以满足巡检的视觉要求,本课题将有效的节省人力、物力,为电网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本课题包含基于图像质量约束的无序图像关键帧提取和采用去抖动模糊算法的稠密三维重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课题根据无人机巡检、图像采集的需求,建立四旋翼无人机图像采集系统。根据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对器件进行选型,搭建无人机输电线路图像采集平台,测试、验证平台的稳定性。(2)分析、对比无序图像的聚簇和关键帧提取算法:本课题首先采用不预设K-均值的聚簇算法对无序图像进行自动聚簇;其次根据相似距离从每簇中提取出离聚簇中心最近的一帧作为关键帧;最后采用二次模糊处理算法对提取的关键帧进行质量评价,其评价值若满足质量要求则保留,不满足则返回原来的簇中重新进行关键帧的提取与评价,直到提取的关键帧满足质量要求为止。(3)分析、对比航拍图像去抖动模糊算法和三维重建算法:本文首先采用去抖动模糊算法恢复模糊图像的原始图像信息,然后在运动恢复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点云的稠密三维重建,最后对稠密重建后的点云进行泊松表面重建以得到表面致密、均匀、色彩丰富的三维杆塔模型。综上所述:基于无人机航拍输电线路杆塔的三维重建课题,提出基于图像质量约束的无序图像关键帧提取方法,提取出质量高、信息丰富的关键帧。提出采用去抖动模糊的稠密三维重建算法,重建出表面致密、纹理丰富、效果逼真的三维结构模型,因此本课题兼具理论研究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电力线路是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力线路长期在野外暴露,经过长时间自然环境的侵蚀,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损伤,如不及时发现并处理,则可能会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
<正>已有的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在重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比例已超过一半,因此未来的研究必须要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深刻本质和机制,从而改变我们对疾病的认
<正>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一生,与一个人关系巨大——朱启钤。朱启钤是个好玩的人。他这人,用曹聚仁的话说,"会做官",一辈子,从晚清,北洋政府,民国,新中国……一个都没耽误。他的
<正>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是陕西省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西安植物园成立于1959年,是中国科学院在我国西北地区建设的第一
《鲁滨逊漂流记》从问世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二百年的时间。作品中对人类自我的探索和认知的首创精神,促进了自传题材小说的发展。本文以主人公在荒岛的漂流与闯荡过程为研
《诗经》的创作和结集并不出于个人抒情的目的。其中大部分诗篇与政治、道德、社会等公共领域密切相关,代表了群体的经验,并多采取群体性的表述视角。即使以表现爱情或感伤情
西方著名哲学家霍布斯和卢梭二人提出的自然状态理论最为著名然而又彼此对立。笛福的生活和创作年代恰在霍布斯和卢梭之间。一方面,笛福深受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影响,在《鲁
探讨利用全新的"四段式"教学法打破传统的计算机软件教学模式,让AutoCAD软件的教学轻松易学,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使学员对软件的应用与操作掌握能力最大化。
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被试的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一般,突出表现为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对目前的英语教学与自身的英语学习现状不满意。研究
不安全心理是造成煤矿事故的关键因素之一,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心理伤害。通过生理变化反映心理变化的途径,测试了应急状态下被试人员的心理变化程度,并用聚类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