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官职业化进程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社会变迁为背景的现代化司法进程中,专业化群体的生成是其必然的要求与实践理性的选择。法官职业化在当代中国以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为司法体制改革终极目标的推进运行过程中尤为彰显,法官职业化不仅是实现司法独立、维系司法权威、提高司法效率的制度底蕴,亦是对法官从传统的人格化权威到制度性信赖的型塑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更是“依法治国”方略得以实现的依靠于法律职业专门化的社会结构表征之一。司法实践操作制度和法官组织配套制度的互补支持是实现法官职业化的根本保障,法官群体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的有机平衡是实现法官职业化的切入点,司法体制改革则为实现法官职业化提供了历史契机。 文章除“引言”外,分为五章。 第一章“法官职业化概念解读”,通过对于法官职业化的不同观点的比较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第二章“法官职业化制度的国外语境初探”,分别对于法官角色定位、法官遴选制度样态、法官职业化制度保障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当代中国法官职业化的价值分析”,提出了进行法官职业化的必要性,指出法官职业化是实现司法独立的前提、是强化司法权威的基础、是提高诉讼效率的保障,并且针对当前我国的司法队伍状况提出法官职业化的紧迫性,指出这是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需求、司法过程实现司法公正的理性选择。 第四章“我国法官职业化的困境及原因透析”,指出司法行政合一的历史传统导致司法专业模糊、政治统帅司法的工具认识造就司法专业依附,这是推进职业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最后在第五章“我国法官职业化的对策和途径”,提出在实践操作制度上实现司法权的国家化回归以及审判权的独立化还原;在配套组织制度上进行《法官法》的修改以及《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改,实现院长法官职业化、审委会职责一体化、法院审级司法化、法院设置单列化、司法行政平行化等主张。
其他文献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逐步确立了以“原告资格利害关系说”为标志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但随着行政诉讼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包括如何科学规范和界定行政诉
学位
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为农村广大农民的参政议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不
从“统治”到“治理”是现代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相比较于统治,治理是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非意识形态化的行政管理。治理的公共行政强调重塑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学位
知识分子是当今中国社会较受关注的一个群体。但从整体上看,人们一直比较忽视或漠视对知识分子政治行为的研究,以及对其潜在的政治行为——政治心态的研究。本文从微观层面入手
代理制是现代社会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民商事活动愈来愈多地依赖代理人来完成,外贸代理更以其专业化、产业化、独立化的特点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