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功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c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室扭转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室心肌扭转角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集31例CP患者左室短轴基底及心尖水平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各平面心内膜下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及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及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并与34例正常人比较。 结果:(1)CP患者心尖水平心外膜下心肌旋转角度及整体旋转角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且以心外膜下心肌显著(P<0.01),提示CP患者心外膜下心肌旋转功能受损;(2)CP组心外膜下心肌、左室心肌扭转角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提示CP患者左室心肌扭转功能受损。 结论:CP患者左室短轴心肌扭转角度减低,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受损。STE可准确评价CP患者左室心肌扭转功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可信赖的方法。 第二部分: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房功能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房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31例CP患者应用Simpsons法计算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和主动射血分数,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房侧壁及房间隔的二维应变及应变率。并与34例正常人比较。 结果:(1)CP患者左房最小容积、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左房主动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2)CP患者左房侧壁及房间隔处心肌应变(S)、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左房侧壁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显著减低(P<0.05),房间隔处SRa较对照组无差异。 结论:CP患者左房功能减低,心包粘连主要影响左房泵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评价CP患者左房功能。 第三部分: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右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右室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31例CP患者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二维应变(S)、应变率(SR)及位移(D)。并与34例正常人比较。 结果:(1)CP患者收缩期右室游离壁各段D减低(P<0.05);CP患者右室各段心肌S减低(P<0.05);(2)CP患者右室各段心肌SRs、SRe减低(P<0.05),但SRa较对照组无差异。 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评价CP患者右室功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可信赖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荷H22肝癌昆明鼠,接受rAd-P53瘤内注射、放射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抑瘤作用,并探讨rAd-P53对放疗是否有增敏作用。 方法: 40只昆明小鼠,每
目的:研究2013年兰州地区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并对分离率较高的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分型研究,了解兰州地区某三甲医院ESBLs的基因型,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兰州地区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临床分离的所有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CLSI 2013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