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关系到在岗职工以及其退休后的生活,更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需要经过科学设计和精准测算才能不断完善定型。在众多指标中,单位缴费率至关重要,它的变动将直接影响企业人力成本和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从而关联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如何测算一个合理的城镇职工单位缴费率水平是本研究的出发点。首先,采用静态和动态方法测算单位缴费率。静态测算是以统筹账户的基金收支平衡为前提,构建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利用R语言软件编程实现。结果显示,年平均单位缴费率须达到34%,基金在2015至2030年间才会达到收支平衡。动态测算则以缴费率34%为企业的缴费上限,构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基金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零单位缴费率会极大的促进就业、提高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但给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不符合实际。34%单位缴费率会导致就业人口与平均工资水平的大幅下降,虽然在短时间内增加了养老基金的收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金的缴费将受到就业和平均工资的影响,出现比基准情形(2019年以前单位缴费率20%,2019及以后单位缴费率16%)更大的赤字。通过复合模拟调节相关参数得出单位缴费率为14%-16%比较适宜。其次,将适度单位缴费率应用到典型省份进行深入研究。就目前而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未实现全国统筹,根据养老金的结余情况将全国34个省份分成高、中、低三个结余层次,其中广东省为基金高结余层次省份的代表,湖南省为基金中结余层次的代表,黑龙江省为基金低结余层次的代表,将测算的适度单位缴费率分别代入到这三个省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系统中,并利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在基金高结余省份,14%-16%单位缴费率不仅能够增加基金的结余,更会促进就业和提高工资水平,并且该地区单位缴费率的下降空间较大,以广东省为例,单位缴费率降低至8%,2030年仍可实现基金收支平衡。对于基金中、低结余省份而言,14%至16%的单位缴费率与基准情形相比,基金结余相差不大,但是降低缴费率能够促进就业和增加平均工资水平,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系统的运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综上,适当的降低单位缴费率水平对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省份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可以减轻企业的压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可以促进地区的招商引资,从而改善经济环境。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将单位缴费率在14%-16%区间调动有利于国民经济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