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在国家继续保持土地“紧”供应政策形势下,各地区土地资源管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保障地区发展公平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土地发展权的配置效率与公平成为推进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继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土地发展权配置体系包括国家层面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用地指标控制和地区层面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指标等,而且不同层面的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相互补充。随着区域土地供需形势和国家土地治理结构调整完善,如何在统筹好计划内与计划外土地发展权配置,构建既能够维护地区间发展公平,又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的土地发展权,还能进一步提升政府土地行政绩效土地发展权配置体系,成为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理论与政策命题。论文提出了为什么需要研究、评价中国县(市、区)之间的土地发展权配置公平与效率问题,并对国内外关于土地发展权配置研究的动态进行了回顾并作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根据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论文构建了一个统筹效率-公平的区际土地发展权配置评价分析框架:以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求得土地发展权均衡配置量,以此对配置效率进行评价,以人口—建设用地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来对土地发展权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以南京市为例,本文对2006-2014年间土地发展权配置效率与公平分别进行了分析评价。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2006-2014年建设用地扩展对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低于固定资本和劳动力,且建设用地扩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11.02%下降到5.59%,地区经济增长对土地总体依赖度持续降低。(2)南京市不同区(县)建设用地扩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存在明显差异,各区(县)土地发展权配置偏离均衡配置幅度在-82.6%到144.1%之间变化,土地发展权过度配置和配置不足现象并存,区际土地发展权配置效率提升空间大。(3)从常住人口与建设用地分布的空间匹配度来看,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与建设用地总量的基尼系数常年保持在0.26左右,区际配置公平性较高,且年际变化较小;但常住人口增量与建设用地增量洛伦兹曲线显示土地发展权地区间配置公平性急需提升;从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变化率的关系显示土地发展权地区间配置公平性不高,各区(县)土地发展权配置偏离公平配置幅度在-66.3%到219.6%之间变化,土地发展权过度配置和配置不足现象并存,区际土地发展权配置公平提升空间大。最后,在对我国土地发展权配置流程及我国土地发展权管理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典型地区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改革经验,提出构建统筹“公平-效率-绩效”的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即形成以公平为准则的基础土地发展权、以效率为准则的竞争土地发展权和行政绩效为准则的计划外土地发展权三者相结合的土地发展权配置体系,并依据不同主体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化供地,能够有效提升土地发展权配置的效率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