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籽油的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冷冻干燥后的槟榔籽为实验材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槟榔籽油,对所得的槟榔籽油进行了理化指标检测和抗氧化性研究,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二氧化碳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三个因素,以萃取得率为评价指标,对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籽油工艺条件进行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槟榔籽的粉碎粒度为20-40目,CO2流量20L/h,萃取时间90min,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5℃,分离压力7MPa,分离温度50℃。与索氏提取法对比,超临界C02萃取工艺操作简单、萃取时间短、效率高、产品无溶剂残留、无污染等。超临界C02萃取工艺在油脂提取中,脱色、脱酸、脱臭在萃取釜中一次完成,显示了其在天然油脂提取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2.对超临界CO2萃取出的槟榔籽油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分析发现,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偏高,表明超临界C02萃取的槟榔籽油氧化稳定性较差,需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原因是实验原料开放式放置时间较长,油脂己经开始氧化,且超临界萃取出油脂后没有立即进行理化指标检测。但其确切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3.通过考察在乙醇体系中清除2,2-二苯基-1-苦基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的能力,评价超临界萃取的槟榔籽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乙醇溶剂体系中槟榔籽油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随着槟榔籽油的浓度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增强。lmg/mL槟榔油溶液的DPPH的清除率为:80.44%。4.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槟榔籽油的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槟榔籽油的成分中饱和脂肪酸有十六烷酸(棕榈酸)9.1%、十八烷酸(硬脂酸)1.88%,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角鲨烯5.45%、十八碳烯酸(油酸)11.26%、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15.46%。5.论文首次利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对所提取到得槟榔籽油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槟榔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将槟榔加工的废弃物一槟榔籽作为原料加以利用,延长了产业链,对挖掘槟榔活性成分利用价值,促进海南槟榔深加工产业发展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本课题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76B03)的经费支持。
其他文献
本研究针对玉米淀粉生产中传统浸泡工艺存在浸泡时间过长,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等缺点,采用两步酶法浸泡代替传统的亚硫酸浸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100g玉米为试验量的试验中
立国于宁夏的西夏王朝,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谜,当我们留连于西夏王陵,感叹西夏皇帝陵墓的独特与神秘时,我们更多地想知道西夏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状况等。宁夏青铜峡玉泉营西夏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提高就业率、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近年来,食品安全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而食品包装则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塑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典型的食品用塑料包装是带有印刷层的复合薄膜,其中包含了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我国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虽然上海、北京等地先行一步,可以为其他地方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先例和范本,但全国各地的发展并不均衡,各地的工程管理政策法规也
报纸
<正>近年来,在草鱼养殖过程中,伴随着人工配合饲料的大量使用和青饲料使用量的减少及池塘环境的恶化,草鱼的肝病愈发严重,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危害草鱼的主要病害之一。一
随着国人健康意识的提高,酸奶与双歧杆菌的益生作用得到公认。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浓缩型双歧杆菌酸奶冻干发酵剂对于推动我国酸奶发酵剂的生产水平及发酵乳制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地工作也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及时地了解高压容性电气设备的介质损耗,能有效掌握高压设备的电气绝缘性,
该文简要地分析了汽车液压主动悬架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主动悬架液压比例控制系统进行了静态设计,其中包括对负载的分析以及比例阀的选取,并通过确定比例主动悬架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