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冷冻干燥后的槟榔籽为实验材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槟榔籽油,对所得的槟榔籽油进行了理化指标检测和抗氧化性研究,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二氧化碳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三个因素,以萃取得率为评价指标,对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籽油工艺条件进行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槟榔籽的粉碎粒度为20-40目,CO2流量20L/h,萃取时间90min,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5℃,分离压力7MPa,分离温度50℃。与索氏提取法对比,超临界C02萃取工艺操作简单、萃取时间短、效率高、产品无溶剂残留、无污染等。超临界C02萃取工艺在油脂提取中,脱色、脱酸、脱臭在萃取釜中一次完成,显示了其在天然油脂提取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2.对超临界CO2萃取出的槟榔籽油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分析发现,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偏高,表明超临界C02萃取的槟榔籽油氧化稳定性较差,需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原因是实验原料开放式放置时间较长,油脂己经开始氧化,且超临界萃取出油脂后没有立即进行理化指标检测。但其确切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3.通过考察在乙醇体系中清除2,2-二苯基-1-苦基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的能力,评价超临界萃取的槟榔籽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乙醇溶剂体系中槟榔籽油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随着槟榔籽油的浓度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增强。lmg/mL槟榔油溶液的DPPH的清除率为:80.44%。4.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槟榔籽油的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槟榔籽油的成分中饱和脂肪酸有十六烷酸(棕榈酸)9.1%、十八烷酸(硬脂酸)1.88%,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角鲨烯5.45%、十八碳烯酸(油酸)11.26%、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15.46%。5.论文首次利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对所提取到得槟榔籽油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槟榔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将槟榔加工的废弃物一槟榔籽作为原料加以利用,延长了产业链,对挖掘槟榔活性成分利用价值,促进海南槟榔深加工产业发展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本课题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76B03)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