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背景下通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3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时代是数字信息储存、处理和交流的时代。大量的数字产品深入了生活中的不同层面,开辟了人类崭新的生存方式。“艺术通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数字时代技术的发展是通感在视觉传达设计应用中必不可少的纽带。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通感形式的应用不但拓宽了学科领域,而且丰富了其表现形式。数字时代技术加持下的“通感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结合了基本理论依据,认知学、心理学、交互行为、以及感官经验等。该课题从理论出发结合视觉通感设计实例,目的是对通感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经验规律,分析当前通过视觉通感设计的应用,把握行业发展态势,更新知识储备,对数字时代环境下的视觉通感设计原则进行探索。为数字时代环境下的设计领域的开拓以及设计程度的深化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研究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产生艺术通感的理论基础以及形式法则,利用主体、附加元素、AR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得出三者关联的方程式,使得通感的产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作品不再受到二维的桎梏,得以将设计拓展到多元空间之中为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以敦煌伎乐作品为设计实践,探究了客观主体和数字技术以及附加元素之间的关联性。运用通感形式构建方程式从图像语言、音乐要素、视觉逻辑等要素实现敦煌伎乐设计作品的视听融合的艺术效果,使得看到的视觉图像信息变成空间中的艺术感受,从艺术通感的角度体验敦煌文化。笔者希望通过对艺术通感的研究探索,在数字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数字时代设计作品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考角度,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一课题并付诸设计实践。
其他文献
2017年7月在湖北省通山县金家田(29°22′18″ N,114°34′35″ E)采集到蝙蝠6只(5 ♀,1 ♂),2021年7月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29°18′50″ N,95°19′9″ E)采集到蝙蝠1只(性别不详),在该县白玛岗东417 m林道(29°19′8″ N,95°17′58″ E)采集到蝙蝠1只(♂)。该批标本体型较小,前臂长(34.49 ± 0.62)mm,颅全长(14.7
近些年医用敷料行业迅猛发展,新材质、新用途的产品不断涌现,却也滋生了一些诸如分类不规范、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基于此,本文总结现阶段医用敷料类产品的分类管理现状,分析医用敷料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医用敷料类产品的监管建议,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正>新课标把“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整合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个主题,这是为什么?凸显了什么意义?教师又应如何在教学中整体认识与把握呢?结合这些问题,我专门对马云鹏教授、吴正宪老师进行了访谈。一、为什么把“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整合成一个主题?访谈者:新课标为什么要把“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整合在一起呢?凸显了什么意义?两位老师能说明一下吗?
期刊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英语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需要教师进行重视。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时也需要注重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复习相关的英语知识,初中阶段的教师需要深入的了解学生,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共同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实施课外阅读提出的教学建议。那如何推进有效的整本书阅读,如何正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阅读基本素养,就需要教师对导读课进行琢磨和研究。文章尝试运用一张张阅读单贯穿整节导读课,引领学生读之有趣的同时,做到读之有味。
<正>"素养"在语文教育中强调的是语文学习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特点,它提醒人们应超越单纯的某项学习内容和具体学习活动的优劣得失之争,而更关注关键的、综合的素养,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外发布,关于核心素养的探讨成为当今教育理念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深刻影响着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秋季,全国小学起始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教材,2019年秋季实现
期刊
为助力船舶行业企业的智能制造,船舶档案数字化转型是船舶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目前船舶企业在船舶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阐述了船舶企业进行数字化船舶档案管理平台应用的途径,探讨了加快提升船舶企业档案智能化管理进程,深植数字基因,加速船舶档案“数字蝶变”的策略和方法。
期刊
【目的】明确厌氧时间对桑叶茶γ-氨基丁酸(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生产高GABA含量桑叶茶的制作工艺,为生产优质桑叶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农桑12号新鲜柔嫩叶片为材料,分别按绿茶型(S1)和红茶型(S2)加工工艺进行处理,并在杀青和揉捻后设置不同的厌氧时间(2、4和8 h)处理,以厌氧0 h为对照,分析不同厌氧时间处理对桑叶茶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