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颗粒大小介于200-400微米的生物活性玻璃用于牙周病患者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3位无全身系统疾病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其中男性8名女性5名。每位患者前牙或后牙区至少有一处牙槽骨角形缺损且PPD≥4mm。所有患者皆接受包括全口超声波洁治,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和口腔卫生指导等牙周基础治疗。并于4-6周后作牙周再评估。检测项目包括牙龈退缩,牙周探诊深度(PPD),临床附着水平(CAL)。若患牙的PPD≥4mm,且菌斑控制良好,则将其纳入本研究、行牙周手术治疗,彻底清创并平整根面。然后将生物活性玻璃填入牙槽骨内缺损后,缝合伤口。术后六个月与十二个月再行前述牙周检查。术前与术后牙周测量数据采用配对Studentsttest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6个月时平均牙周探诊深度减少值为3.50±1.46mm(p<0.001),临床牙周附着获得量为3.00±1.68mm(p<0.001),平均牙龈退缩值为0.58±1.20mm(p=0.030);术后12个月时平均牙周探诊深度减少值为3.30±1.06mm(p<0.001),临床牙周附着获得量为2.32±1.17mm(p<0.001)平均牙龈退缩值为0.73±1.55mm(p=0.46)。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其平均牙周探诊深度减少、临床牙周附着获得量与牙龈退缩量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活性玻璃用于牙周病患者的治疗,在减少牙周袋深度和增加临床附着获得上有明显的效果,且对牙龈退缩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