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生物活性玻璃治疗牙周病患者牙槽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颗粒大小介于200-400微米的生物活性玻璃用于牙周病患者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3位无全身系统疾病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其中男性8名女性5名。每位患者前牙或后牙区至少有一处牙槽骨角形缺损且PPD≥4mm。所有患者皆接受包括全口超声波洁治,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和口腔卫生指导等牙周基础治疗。并于4-6周后作牙周再评估。检测项目包括牙龈退缩,牙周探诊深度(PPD),临床附着水平(CAL)。若患牙的PPD≥4mm,且菌斑控制良好,则将其纳入本研究、行牙周手术治疗,彻底清创并平整根面。然后将生物活性玻璃填入牙槽骨内缺损后,缝合伤口。术后六个月与十二个月再行前述牙周检查。术前与术后牙周测量数据采用配对Studentsttest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6个月时平均牙周探诊深度减少值为3.50±1.46mm(p<0.001),临床牙周附着获得量为3.00±1.68mm(p<0.001),平均牙龈退缩值为0.58±1.20mm(p=0.030);术后12个月时平均牙周探诊深度减少值为3.30±1.06mm(p<0.001),临床牙周附着获得量为2.32±1.17mm(p<0.001)平均牙龈退缩值为0.73±1.55mm(p=0.46)。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其平均牙周探诊深度减少、临床牙周附着获得量与牙龈退缩量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活性玻璃用于牙周病患者的治疗,在减少牙周袋深度和增加临床附着获得上有明显的效果,且对牙龈退缩无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第一部分对脱细胞牛心包膜材料引导骨再生的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评价EDAC交联处理的脱细胞牛心包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引导成骨作用,并观察其生物相容性。采用DEXA测量骨
[目的]通过多弧离子镀工艺,在钴铬合金支架表面形成稳定、致密的氮化钛镀膜;观察测试氮化钛镀膜的表面形貌、化学构成、与基体合金的结合强度以及表面硬度等性质,对该表面改性方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TNF-α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凋亡、RANKL/OPG mRNA表达的影响,为探讨TNF-α在牙根吸收中的生物学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成牙骨质
目的:观察应用丹参后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血清钙、锌的变化和丹参在正畸牙齿移动中对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的影响,探讨丹参影响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与牙齿移动的机理。 方法:以64只
目的:比较玻璃珠灭菌器与超声波清洗机对口腔根管预备器械的清洁作用。 方法:选用临床上常用的根管预备器械,包括根管扩孔钻、K型锉、H型锉、ProTaper镍钛锉。将所有根管预备
目的:钛种植体由于其良好的生物匹配以及骨组织结构相似的机械性能,被广泛用于口腔临床种植。为提高钛种植体的骨整合质量与速度,适应口腔内复杂的受力环境,采用RGD对钛表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