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经步入了工业化的高度发展阶段,从现在开始的20-30年,我国将处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旺盛期。但是,虽然我国国土辽阔,尚待勘查开发的地方很多,近年来国内矿产地质勘查却少有重大突破,储量消耗快于储量增长,新发现矿产地趋于减少,资源接续压力增大,资源保障程度不断下降。基于此,关于如何加快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发展就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地质勘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我国矿产资源的供给同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以国办发〔1999〕37号文的下发为标志,国家将地质工作明确地划分为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并实行分开运行、分开管理,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真正开始步入了市场化的运作阶段。在此条件下,加强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也应该按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划分,采用不同的运行机制。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资主要由中央财政列支;而对于商业性的地质工作,由于要实行商业性的市场运作,各个已经属地化的地勘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加强这一领域的地质工作,其困难要大得多。本文紧紧围绕如何加强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资金投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认为,构建与完善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出路之一。本文首先系统分析和归纳了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的现状。接着从矿产地质勘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出发,结合风险投资的相关理论,并借鉴西方发达矿业大国的成熟做法,从理论和实践各方面充分论证了构建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现实条件。接下来,关于如何构建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本文从结构、功能和环境支撑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勾勒出了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组成框架。最后,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统整合,提出了在我国构建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机制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与建议,包括矿业权市场的建设、退出渠道的拓宽、地勘单位的市场化改革、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宣传工作的加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