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药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公共基础课,通常开设于大一年级。因此,无机化学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与高中化学的衔接性教学任务:高中相关知识的回顾与调用;大学化学学术性、探究性、理解性等学习方式的转变;以自主学习、独立工作为本的大学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养成教育等,从而体现无机化学在整个大学专业体系中的“启蒙性”和“奠基—定调性”等课程教学功能。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无机化学学习却存在“动机不强”、“一知半解”、“只求及格”等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新特性,没有运用有效学习的相关理论来指导教学,为追求教学内容目标而不是学生发展目标而教。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选择了衔接教学的“嵌入性衔接”方法,在系统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理解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构建了无机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具体过程如下:无机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衔接方式嵌入性:聚焦核心概念原理与核心观念建构;突出“情境—问题—探究”之设计思路:课堂活动体现高端对话、深度合作与多维互动;评价方式过程性和多元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实施策略为:(1)课前研究教材,做好知识衔接;(2)改善课堂教学策略,将探究式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思维导图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优化衔接教学效果;(3)实施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存策略;(4)重塑学生自信心,开发个体最佳学习方案。概念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实施策略,以某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和材料化学专业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运用新的原则和策略指导教学,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在成绩、态度和能力发展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通过研究表明,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系统理论和理解性学习理论建立起来的无机化学衔接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具有显著的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知识建构过程、能力养成的微观历程等做更为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