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文学融合的践履——王褒诗歌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褒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作家,在北周时曾和庾信并称“王庾”。由南入北后,王褒诗歌风格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但是其诗歌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南北文学交融统一的结果,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学界高度评价庾信集“六朝文学之大成”的重要地位,却忽略或轻视王褒在衔接南北朝文学和隋唐文学中的重要作用,致使王褒在后世长期遭受冷遇。这其间既有流传过程中作品大量散佚的原因,也受后世文学评价标准变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史家对王褒政治与道德评价不高引起“因人废文”的现象有关。 本文除引言和附录外,分上、下两篇展开论述。 上篇根据现存的史料典籍、当代学者对王褒的研究资料等,对王褒文学地位“由显到隐”进行考辨。首先,考察王褒的作品存佚情况。结合历代目录学著作,勾勒出《王褒集》流传的大致脉络。其次,考察隋唐之后文学评价标准的变化。由于文人作家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被接受的地位,文学标准的变化影响着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定位。再次考察史家对王褒的政治与道德评价问题。对王褒在萧梁末年“迁都事”、江陵失陷主张投降一节、入北周后“荷恩眄,忘其羁旅”等多为后人所诟病之事给予重新考察,力求做出合乎当时实际的合理解释。 下篇重点讨论王褒的诗歌创作。首先,考察王褒入北前的经历与诗歌创作,主要分析几个重要历史事件对其心性人格和创作心理的影响,归纳出王褒在梁诗歌创作中并存的多种审美风格。其次,考察王褒入北后的仕宦与诗歌创作,王褒入北后之“乡关之思”,分析王褒诗歌入北后的重大改变。再次,分析王褒北来的文化意义。王褒北来,一方面带来了南方先进文化,自身又因文化优势成为传播南方先进文化的特殊使者;另一方面王褒入北后,接受北方环境和观念,对其思想和诗歌创作都发生了深远影响。所以王褒的由南入北,对于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胡汉文化的交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入北后“并留不遣”的遭遇对王褒等南来文人来说,既是生命的磨难又是命运的馈赠,人生的堕跌成全了诗歌艺术的跃升。
其他文献
本文以“超级”、“特别”、“极其”为研究对象,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计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历时对比与共时对比相结合以及语言内部解释与外部解释
“写意一族”是近年往南京地区迅速崛起并备受关注的年轻艺术家群体。他们大都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都是周京新教授已毕业或在读的博士和硕士们。他们都以写意为创作方式,践行
核桃良种长方块形芽接下留排水口新技术,是针对陕西省商洛市核桃良种芽接苗嫁接成活率极低的情况提出的。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解决了长期困扰商洛市核桃良种苗繁育中的伤流难
学位
有的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降压药无效,后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是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经过手术治疗而彻底痊愈。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弄清,可由血管弹性变化等多种因素所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可由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所致,可查明其病因,故又称其为症状性高血压,如各种肾病、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等。  而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高血压病人的5%~
桩基作为施工中的基础项目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工程建设中,基于此,对桩基质量的检测也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桩基检测的多种方法,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为
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专科目录篇》中说到:“溯自汉初,韩信、张良即已次序兵法,删一百八十二家为三十五家,专科目录,莫之或先。《七略》不收散文,汉、魏渐有文集,故晋初苟勖、挚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新时期,只有领导班子制度建设,高校才能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深入贯彻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促
报道了在温室接种试验基础上,对蓝桉接种菌根后生长的研究.用显微镜观察根系表明,真菌组合在桉树根系上形成混合菌根:Laccaria lateritia×Acaulospora laevis.统计分析了苗
副词是汉语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词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功能和用法繁杂,因而对副词的研究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目前,副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副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