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经济的调整,对奶量的需求激增,奶牛发展已成为养殖户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奶牛饲养主要依靠农作物桔秆等粗饲料,占其日粮的70%~80%,如何科学合理的加工和利用粗饲料是发展反当动物的瓶颈。河南是小麦生产的主产区,麦秸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反当动物养殖中普遍使用。小麦秸秆具有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采食量低等特点,但经过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等方法处理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营养价值,作为反刍动物的主要粗饲料来源。但实际生产中,由于技术缺乏或资金不足,麦秸的化学处理和微生物处理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一般地麦秸经适当物理加工后,直接饲喂奶牛。由于麦秸的营养价值较差,奶牛场或养殖户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就通过增加精料饲喂量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导致了奶牛的一系列营养代谢性疾病,尤其是SARA在这种饲养模式下普遍发生,制约了我国奶牛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奶牛的健康和生产状况,对试验牛的瘤胃参数、血液指标、内毒素、组胺含量和麦秸降解率等的测定,探讨SARA的营养发生机理,并确定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的最适精粗比例。1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诱导SARA的试验研究选用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饲喂精粗比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精粗比分别为Ⅰ期50:50、Ⅱ期60:40、Ⅲ期70:30、Ⅳ期80:20,研究结果表明,逐渐提高日粮精粗比为80:20时,全天瘤胃pH值<5.50之间波动持续时间近4h/d,瘤胃pH值<5.80之间波动持续时间近8h/d,试验动物均无急性酸中毒的的临床症状,这足以说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奶牛的SARA状态,动物处于亚健康状态。2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诱导SARA时对奶牛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选用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饲喂精粗比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精粗比分别为Ⅰ期50:50、Ⅱ期60:40、Ⅲ期70:30、Ⅳ期80:20。研究结果表明,奶牛处于SARA状态时,降低了瘤胃pH值,改变了瘤胃的酸性环境,降低了饲料的消化率;低品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SARA状态时,乙酸含量、乙酸/丙酸都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而下降,丙酸、丁酸含量都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而增加,在低品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增加精料比对SARA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3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诱导SARA时对奶牛血液指标的影响选用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在麦秸型粗柯料条件饲喂精粗比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精粗比分别为Ⅰ期50:50、Ⅱ期60:40、Ⅲ期70:30、Ⅳ期80:20,研究结果表明,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随着日粮精粗比例提高,试验期血液pH值、HCO3-显著下降,对BE、SBC影响不大。随着日粮精粗比例提高血清钾离子浓度、钠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呈二次变化,各试验期无显著差异,血清氯离子显著下降;随着日粮精粗比例提高,血液各指标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之内,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高精料仍能使机体具有较强的血液缓冲能力,保持酸碱平衡。4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诱导SARA时对奶牛血液和瘤胃液内毒素和组胺含量的影响选用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饲喂精粗比不同的四种日粮,日粮精粗比分别为Ⅰ期50:50、Ⅱ期60:40、Ⅲ期70:30、Ⅳ期80:2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奶牛瘤胃液和血浆中组胺含量呈升高趋势,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高精料并未造成组胺对SARA的加剧作用;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奶牛瘤胃液和血浆中内毒素含量呈升高趋势,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高精料并未造成内毒素对SARA的加剧作用。5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对不同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麦秸型粗饲料在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对泌乳前期奶牛和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量和乳蛋白、乳脂肪、非脂乳固体和乳糖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饲喂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高精料日粮能显著提高泌乳前期奶牛的产奶量(P<0.05),而泌乳中后期产奶量随试验期的延长显著下降(P<0.05);精粗比对各泌乳期乳蛋白、乳脂肪、非脂乳固体及乳糖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产奶量和乳成分分析,泌乳前期精粗比为70:30,泌乳中后期为40:60时效果较好,在一定精粗比范围内,高精日粮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利于奶牛机体健康和生产高质量牛奶。6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内环境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在研究麦秸型粗饲料在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奶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的变化,及其对血清矿物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450±5)kg,健康空怀荷斯坦奶牛。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饲喂精粗比分别为40:60、60:40、80:20,每期15d,其中14d预试期,1d采样期。麦秸型日粮精粗比在60:40时瘤胃pH值较高,80:20时pH值显著下降(P<0.05);在精粗比80:20时丙酸、丁酸显著增加(P<0.05),随日粮精粗比的增加,乙酸/丙酸下降,血清K+升高(P<0.05),其他矿物质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GLU显著增加(P<0.05),血清TP、ALB、BUN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日粮精粗比能显著改变瘤胃pH值,VFA比例和血清K+、GLU,在长期饲喂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奶牛逐渐对高精料产生了耐受性,获得了较为稳定的瘤胃内环境。7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的推广应用通过选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奶牛养殖区场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麦秸型粗饲料日粮精粗比泌乳前期为70:30,泌乳中后期为40:60时,奶牛的生产性能较高,机体状况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殖效益,还能实现秸秆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