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GIS的森林资源野外信息采集与发布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化林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如何将现有信息技术合理的应用到林业生产和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业行业的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是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任务。 本论文以移动GIS为基础,通过集成无线数据通信技术、Internet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提出了一套以野外空间数据采集为目的,并能实现野外空间数据采集部份与中央控制服务器的无线连接和数据交换、互联网上实时发布野外GIS信息的跨平台、多技术集成的野外森林资源信息采集及互联网准实时发布系统。并以西南林学院校园树木病害信息采集为例,对该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论文研究内容为林业野外数据采集、修改、统计分析及发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初步实现了以下几点系统功能: (1)在野外数据采集端实现了对森林病虫害的点、线、面状空间信息采集。并可通过定制好的移动端界面和信息采集项目,快速实现野外数据的采集; (2)依据用户实际需求实现了对野外非病虫害数据的点状数据、线状数据及多边形数据的采集; (3)在野外数据采集端与中央控制服务器端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 (4)中央服务器端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服务配置并在互联网上发布: (5)普通互联网用户在线访问中央服务器端发布的信息; (6)野外数据采集端实时更新中央服务器端配置的ArcIMS地图服务。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情况,以及本研究的特点,第二章介绍了系统的开发目标,并对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说明,第三章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分层设计,并对各个层所构成的模块进行了介绍,第四章以“校园林木病虫害数据采集与发布”系统为目标,初步实现了系统功能,并对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第五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在肯定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指出了本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工作。 本研究集成了GIS、GPS、GPRS、Internet等各类技术,目的是能实现森林资源野外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发布。可以预见,具备这一功能的野外信息采集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采集、灾害事件应急处理提供决策支持信息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通过定芽与不定芽两种途径建立了复叶槭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复叶槭的基因转化奠定了基础,对槭树科其他树种的无性繁殖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研究主要内
本文通过采用田间、盆栽、晒苗试验,以及结合生产试验等方法,对提高沙地云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原理与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通过生产试验发现,沙
本论文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具有丰富历史与文化特色的云南大学东陆园的园林植物群落结构与绿量展开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校园绿地生态效益获得基础数据。研究结果将为云南大
学位
因人类生存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世界各国特别注重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实践,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现状和森林资源管理形势与任务,迫切需要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我国政府围绕国
松嫩草地作为吉林省重要的可更新资源,对其退化所面临的严重后果,恢复和重建这些退化的草地己经成为生产和生态的迫切需要。放牧是天然草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围封作为草
本文针对树木养分含量的均衡配比问题,通过对辽宁省的油松天然林进行布点调查,设置标准地,每木检尺,采集标准地内标准植株的针叶样本进行针叶N、P、K养分元素含量的化学测定。将
本文以彰武县阿尔乡为试验区,阿尔乡与内蒙古科左后旗相毗邻,是科尔沁沙地南缘的一部分。生态环境特点在辽西北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区,也是生态脆弱
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 L.)又名白乳木,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直立无刺灌木或乔木。原产于非洲,我国海南、西双版纳、台湾、香港等地有零星分布。由于
本研究在对合肥地区红叶李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红叶李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动态变化,并利用群落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地统计学分析,系统研究了红叶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