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脾藏象术语文化要素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查《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中对脾藏象的原始论述,在对其进行名源考辨的基础上,从中国古代文化及中医原创思维方面,探讨脾藏象理论形成的古代文化要素以及形成过程中自身原创的文化要素,以点及面深层次揭示中医藏象学说原创思维的来源及方式,从而深层次整理脾藏象理论体系形成的内在规律性。研究方法和内容:采用中医发生学研究方法,把《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中的关键性术语回置于其发生发展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在古代的文化背景下加以综合的动态的考察,力求对脾藏象理论初创时期的一些关键性术语的发生与演变,作出客观而确实的诠释,竭尽所能地使脾藏象理论得以回归本源的表达,并以此为基础进而探究脾藏象理论的原创思维方式及其内在规律。1.在广泛辑录对《黄帝内经》脾藏象相关经文的基础上,综合各家之所见,先确定脾藏象的理论框架,再以脾藏象理论框架为基础,类分其理论相关《黄帝内经》经文,详细深入的分析后,确定可以支撑起脾藏象理论框架的关键性术语。2.将所确定的脾藏象理论的关键性术语“阴中之至阴”、“脾土”、“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藏营”、“足太阴”、“脾不主时”回置于先秦两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研究其得以产生、发展的具体历史环境的哲学、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等背景,再现其形成过程,探讨其文化起源及其起源文化赋予相关术语自身概念的多层次含义。3.在上述“阴中之至阴”、“脾土”、“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藏营”、“足太阴”、“脾不主时”的文化解析的基础上,分析源出文化中的可以影响人思维及认知的深层文化对其的影响,以及《黄帝内经》对这些深层文化的反向作用。4.深入探讨《黄帝内经》脾藏象术语发生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以及这种思维模式所运用的逻辑规律。结果:1.“脾”字的构成为“肉”、“卑”两部分,使得“脾”字本身就已经构建出了脾脏象系统最基本框架,一是脾自身特色是肉质脏器,二是其具有执事的功能,三是其地位是裨助、辅助的非主导地位。以此为框架,通过对《黄帝内经》中脾藏象理论经文的辑选,确定出描述脾藏自身特性的脾为“阴中之至阴”、“脾土”,以及描述脾藏生理功能的术语“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藏营”,和描述脾藏与人体自然联系的关键性术语“足太阴”、“脾不主时”六个脾藏象理论框架的关键性术语。2.在先秦文献中,“脾”字有四种含义,一、脾作为可食用的动物的脏器。二、脾作为祭祀用的动物的脏器。三、“脾”与“髀”同,为人体的解剖结构。四、作为城市名称。在《黄帝内经》中,并无直接对人体脾藏的描述,但有作为一个实质性的脏器,才能够“与胃以膜相连”的描述,也有只有实质性的脏器才能够具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的描述。尤其后者的描述,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对脾功能的认识,是基于其实质形态与空间位置两种基础之上的。而《黄帝内经》并无脾实质形态的描述则说明在《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中,更倾向于空间方位决定其功能特性。3.脾为“阴中之至阴”蕴含着脾属阴的含义,同时蕴含着脾是“至阴”的含义,这是中国古代阴阳文化在《黄帝内经》脾藏象中具体的应用。无论脾为阴,还是脾为至阴,其取象为阴都是以脾在人体的空间方位为其取象依据。从这一角度则可以说明《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是重视空间思维的,这种空间,是空间的方位而非空间结构。《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中,脾的五行属性为土,但在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脾的五行属性有二,一是脾属木,一是脾属土。脾属土的概念是《黄帝内经》首创。这种五行属性的类属与古代的饮食文化、尊卑文化有一定联系,但其主体仍是以脾为中央的空间方位思维。4.“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蕴含了脾为胃行水谷之气的含义在内,同时也蕴含了脾能够运化水谷的功能,这一术语,是后世脾主运化理论的理论源泉。《黄帝内经》首创将“津”、“液”连用形成“津液”一词。脾藏营全面的描述了脾为藏而能藏的功能,藏营一词蕴含了藏精、藏气的含义,并紧密联系人体神、血,成为“脾统血”的学术思想的理论源泉。5.在古代文化中,“太阴”之义有二,一是天象之“青龙”,一是四时之冬季。《黄帝内经》首创将阴阳分为三阴三阳对自然事物进行类分。其中太阴含义有二,一是五运六气之太阴湿土,一是人体经络之手足太阴经脉。“足太阴”之命名原则与“阴中之至阴”一样,是以空间方位为其取象的主体思维方式。“脾不主时”是在脾属土的功能上,具有“辅四时”的特性,“春赢育,夏养长,秋聚收,冬闭藏”的四时功能皆具于脾土之中,所以就不需要再有与其相应的可表现四时功能的“时”与其相配属。脾主长夏是将一岁分为五时,长夏六月作为其中一时,与脾相应。在季节上,脾主长夏之季,此为主时,在功能上,脾具四季之功能,所以不独主一季之功能,此为不主时。6.中医学的取象比类思维是时间思维与空间思维并重的双重逻辑思维,而之所以可以以双重的逻辑为中医学理论的类推逻辑,则是空间方位与时间的流动具有统一性,两种的思维结论是一致的,这是阴阳五行思维逻辑的特色。中医理论的一些术语带有明显的时间性,但这种重视时间,以时间为主体仅是一种表象,在其内核中是时空并重的,其空间因素由于与时间的统一性,已经融入时间之中了。而西方医学重视空间结构的思维,建立在结构上的功能其实只是一种时间静止下的功能的片段罢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时间性功能。所以中医学的这种取象比类的时空逻辑思维,具有更为先进的思维特色。结论:1.“脾为阴中之至阴”与“足太阴”是古代阴阳文化在人体内脏阴阳属性上的应用,“脾为阴中之至阴”的形成文化因素是由于脾居于人体下部最内“窈冥”之处,故为至阴。“足太阴”是《黄帝内经》首创的以三阴三阳对自然事物进行类分方法的最终产物,是以空间方位为逻辑的阴阳类分思维的具体体现。2.“脾属土”,是《黄帝内经》医学的原创理论,是将脾与其居“中央”这一方位进行关联取象配属而成。在“脾为中央属土”为前提下,运用不同时空逻辑进行类推得出“脾不主时”与“脾主长夏之时”的不同结论,两种结论具有统一性,体现了时空统一的自然规律。3.《黄帝内经》脾功能相关术语在流传过程中有所演变,“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演化为后世“脾主运化”的理论,“脾藏营”演变出“脾统血”的学术思想,说明《黄帝内经》的理论在医学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着完善和补充。4.从思维方式上对《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的发生发展起到深远影响的文化为阴阳文化、五行文化、形神文化和天人文化。脾藏象理论受其影响而发生并形成,但同时脾藏象理论也大大促进了这些文化的成熟与发展。5.《黄帝内经》脾藏象理论的思维方式是取象比类思维,其思维过程所遵循的主体逻辑是时空逻辑。时空逻辑的统一性是《黄帝内经》取象比类思维的最主要逻辑特性。
其他文献
目前,各国空军训练飞行员都是先应用模拟机进行训练。通过改进和完善飞行员飞行训练的操作水平,可以提高战机的战斗力和飞行的安全。而用模拟机进行飞行训练的工作量很大,传统的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实时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实现实时通信的软件有成为互联网上第一大软件的趋势。实时Web应用是实现实时Web通信的主要方式,互联网上常用的实时Web
动物侵权问题由来已久,却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历久弥新,2010年颁布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以专章的形式对动物致害责任加以规定。该法虽体现了很大的进步性,但从司法实务中林林总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研究在科研设计、实施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评估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对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小儿癫痫方面的有
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尤其迅速。如此迅速的更换频率必将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航空市场正在逐步对外开放,通航作为中国民用航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通航呈
摘要:舆情溯源的主要目的是找到舆论传播的源头和途径,为舆论传播的深入研究夯实基础。由于信息的产生和传递方式在不同的网络平台并不相同,舆情溯源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本文选
本文通过研究铸造及热处理工艺对球墨铸铁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的下贝氏体球墨铸铁磨球制备工艺;并通过冲击磨损和腐蚀磨粒磨损实验,结合球磨机磨球运动学分析,研
2013年作为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元年,社区金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新战场。国内许多银行开办社区网点,投身到社区金融的热潮中去,社区银行已逐渐成为我
我国国债市场的不断发展推动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研究的不断进步。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是风险—收益问题,而国债市场的风险—收益关系就集中体现在描述到到期期限(风险)—到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