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因地制宜的实施符合实际并行之有效的农地制度改革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良性动力。自2015年我国政府正式颁布《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开始,当年我国就选取33个县作为农村土地改革的试点,根据目前试点的改革进程,预计在2017年年底我国的试点工作将全面完成。这次改革是我国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全面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但随着时代的前进,原有的土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各种弊端逐一暴露了出来。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看来,土地产权定位混乱、土地流转制度不规范、土地征收补偿政策不合理、土地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等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土地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农民的土地利益受到了损害,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现代化农业发展迟迟得不到改善也是导致土地改革停滞不前的原因。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结合目前的土地制度现状进行改革,使其能够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和政策背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总结;在解读新型城镇化内涵以及土地制度变迁规律的同时,梳理我国当代农村土地制度演变脉络和城镇化发展各阶段特征,提出土地制度发展和改革“三阶段”的划分;结合土地制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理念,针对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土地制度瓶颈制约,总结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核心要素以及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互动推进,即新型城镇化形势下需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城镇化发展空间和融资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会在很多方面发挥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作用,二者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因和依据,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探索中前进,新型城镇化在推进中提升,为不断完善安徽省农地制度改革设计提供思路。本文以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为视点展开视角,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抽象思维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总结安徽省内各改革试点的实际情况,紧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进一步探索安徽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方略,由此农村产权制度的定位更加明显;农村土地市场实现了公开公平、透明、合理科学;征地与补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地籍管理制度等多项惠民制度相继实施,以安徽省为代表的全国多个试点地区在开展农村土地改革时有了可借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