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的流散批评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谭恩美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是以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家族史为题材,描写的多是华人移民母亲与她们的美国女儿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作家对华裔家庭内部两代人处在主流文化边缘处的境遇的关注与思考。本论文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流散批评理论的视角对作家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中所反映的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问题进行分析。文章将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试图在流散批评理论的指导之下来观照小说的文学创作,从阅读实践中探寻华裔美国人对自身族裔身份的认知与建构。   全文的论述将主要围绕家园——民族文化身份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人类的迁徙行为所导致的流散现象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家园与人的文化身份之间的紧密联系。居住在故土家园之外的人们势必会对新的生存地域作出回应,其中包括他们对当地文化的接触与感知、对自己民族历史与命运的反思,这些都将促使流散群体不断地对自身进行调整。加之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多重视域,流散群体最终会发展出一种超越他们原初文化的新文化,恰恰是这种文化为散居在外的人们提供了重新定位自我的重要依据。本文力图证明的是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边界地带中,由于文化冲突和边缘生存体验的缘故,华裔美国人基本无法找到真实的家园感,他们既希望拥有真正的“美国性”,又时刻怀揣着对中国的向往。在摇摆不定的状态下,华裔们艰难地在族裔内外追寻,重新思索着族群的文化定位,构建着新的认同结构。   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主体和研究方法,对华裔美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以及流散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并对小说《接骨师之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第二至五部分为正文部分,在这四个章节中笔者尝试以流散批评理论的视角探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问题。第一章概述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概况,重点论述了此种文学与世界流散文学的关系,证明本文从流散批评的视角对小说文本解读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第二、三章均以“家园”为切入点,通过小说中两代华裔在各自的“家园”认知与理解上的差异阐明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及其后代在文化认同上的变迁。第四章则从美国华人所面对的多种文化之间的互动与转换讨论华裔文化身份的构建。第六部分作为结语归纳了小说文本给我们的启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多元的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只有和谐共处,它们才能建构一个现代的新世界。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电器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在电器领域的应用使得电器控制系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同时对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控制系统中的保
威廉·狄尔泰作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涉及面极为广泛,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人们誉为“1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思想家”,“人文科学领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基于单片机PIC16F877A的高压真空断路器双稳态永磁机构智能控制装置集保护、控制、测量等功能于一体.可实现对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实时监测.设置了过负荷、漏电
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认知语法的框架下,对俄汉两种语言的语法单位层级和基本语法概念进行了辨析,因为不同的语法单位和语法范畴对俄汉小句复合体不同的组织层次具有重
近年来,米兰·昆德拉与严歌苓小说创作的比较研究走进学者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两位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众多特征,既相似,又不同。本文在“女性书写”理论框架下分析米兰·昆德
政治抒情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发生前的这十七年间大放异彩,它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流弊深远。郭小川作为政治抒情诗的杰出代表,无疑是研究评价十七年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宁镇1号和湘豆3号2个春大豆品种在种子生理成熟期受到高温高湿胁迫[(40±2)℃/(30±2)℃、相对湿度(95±5)%/(70±5)%、10 h/14 h(昼/夜)]后种子活力指标
科左中旗是一个蒙汉杂居区。在科左中旗,蒙古族幼儿园以及入园的蒙古族幼儿的数量都在明显减少。本文以中介语理论,运用比较法、调查法,论述了科左中旗蒙古族幼儿中存在的蒙汉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