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发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一文,将内部控制明确定义为“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从那一刻起,内部控制开始以“独立”企业活动的身份走进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视野。此后内部控制理论的迅速发展以及在实践中对企业运营起到的积极作用,更是让企业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对内部控制这一工具和手段感觉相见恨晚。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更是迟于欧美发达国家。1986年,我国财政部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首次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此时距内部控制在欧美国家诞生忆近50年。1997年,在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并由财政部批准印发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内部控制的完整定义第一次给予了明确。内部控制定义的“问世”也标志着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正式拉开序幕。从上述不同时期的内部控制相关定义中,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一、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内部控制问题依然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如果说193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报告象征着内部控制问题长出了萌芽,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后续其他众多国家在不同阶段开展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则可视为内部控制这一茁壮成长的大树身上不断新发的翠枝绿叶。二、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虽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却丝毫不减,各类企业更是结合实际进行了大量积极和有益的实践探索。三、我国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所倡导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完整详备的内部控制流程作为核心,而且内部各要素相互协作、牵制,贴近和融入企业的实际运营活动。从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情况看,在理论界和实务界明确了内部控制到底“是什么”的前提下,分析和思考内部控制应该“如何做”相应成为学者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与此相应的,内部控制研究的重心,也从起初的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的属性、内涵以及外延等理论性问题,逐渐转移到探讨内部控制环境构建、内部控制活动流程设计以及内部控制效果检验评估等具体实践性问题上来。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自2007年起连续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践情况开展了相关调查,其中一项调查结果表明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体系缺乏统一构建标准,导致体系不完善、执行力不足;偏重针对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管理,缺乏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关注与重视;相关运营活动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或存在漏洞;内部控制评价不合理,评价基础经不起推敲等方面。我国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同样意识到了上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并促进企业健康和持续发展,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于2008年和2010年先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下文分别简称《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从实施效果分析,上述规范和指引虽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但受制于企业个体差异因素影响,各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活动时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高管层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专业人才不足为代表的内部控制环境缺失问题,由实施成本过高、与控制目标和运营实际不符导致的内部控制流程执行不畅问题,内部控制活动与企业管理体系融合度不高问题,缺少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系统问题,内部控制的延伸服务功能不足问题等。上述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和对内部控制职能作用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现有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实际指导作用与企业运营的内在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一是由于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侧重于共性和宏观层面的指导和管控,无法过多体现企业的个体性需求;二是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总体上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制度“落地”的关键时期,制度的硬性约束与企业的实践活动之间仍需磨合。本论文的研究选题源于樊行健教授主持的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操作流程与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KJB005),研究目标在于以《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为制度依据,分析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从内部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活动两大环节入手,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问题展开研究。研究旨在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开展情况,从实践视角对我国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合理拓展和延伸,尽量缩小制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提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和效率。本文分为十章,主要从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相关理论基础分析、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内部控制活动设计、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案例分析以及总结与展望五个部分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问题展开讨论。各章具体写作安排如下: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内容由一至三章组成。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同时对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外内部控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第三章主要是对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对相关重要基本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对内部控制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对相关重要进行了充分探讨。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践,对以《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为典型代表的我国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分析解读。在本部分研究结尾,针对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对应第四章。这一部分主要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问题展开讨论,该章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构成,从内部控制实践视角分别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文化的优化问题进行逐一讨论,为下文进一步展开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做好相关铺垫。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内容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流程设计相关问题,对应第五章至第八章。本文选取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为常见和最具代表性的购销业务及相关资金活动、资产管理活动以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信息传递活动作为重点分析对象,逐一剖析各业务涉及的关键内业务以及外包业务等具有较大实施风险的业务活动,从源头控制风险的角度对其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思路进行分析论证。论文的第四部分为案例研究,以某国有大型粮食企业为分析对象,对其主要部分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和核心内部控制活动设计思路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关注其优化和设计原理与思路,进一步增强本文研究的可读性和说服力。论文的第五部分为研究总结和展望,对应第十章。该部分主要对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研究创新与不足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充实本研究的理论构架,确保研究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系统性,同时增强研究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本文主要采取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统筹结合的研究范式。将现代组织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重要理论相关核心思想有机融入到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方法论研究,合理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从制度共性和企业个体视角对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核心思路和重要环节进行逐一剖析。在内部控制环境优化设计和具体运营活动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环节,大量采用对比法以及分类法等分析方法展开研究,大幅提升研究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为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对问卷结论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增强研究的可读性和指导性,本文在论述内部控制流程设计过程中适当穿插典型事件和案例分析,并在开展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某国有大型粮食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案例研究,充分运用比较分析法、列举法等对研究对象内部控制流程优化升级前后企业运营、风险控制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评估。本文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出将内部控制环境流程设计升华到内部控制环境优化高度的观点。本文在加强企业运营活动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同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重点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整体效率和效果。基于此观点,本文将内部控制环境的流程设计上升到了环境优化高度,通过厘清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重要控制环节和流程,从而为企业提升内部控制实施效率打下良好基础。二是侧重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共性原理和方法论体系分析和研究,以提升研究结论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工作的普遍指导作用。本文在进行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论分析时,研究视角始终定位于全局和整体,研究方法选取和研究结论得出亦充分考虑到了适用性和普遍性原则,从而确保研究全程源于而不囿于个体企业的运营实际,能够对国内众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起到较好指导作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遵循“全面分析,突出重点”的思路展开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为保证研究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我们到多家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分析和挖掘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管控因素,确定各主要运营活动的核心管控目标,重点关注和有效利用各控制要素之间的协同性和联动性特征,对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总体思路进行了合理精简和优化,采用提纲挈领式的研究方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运营活动整体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同时,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内容和资金活动、购销管理、资产管理等带有普遍性的重要运营活动逐一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就事论事”式研究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三是针对各主要内部控制活动设计了多项备选的内部控制操作流程方案,提升了研究的可读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增强了研究的实务指导意义。在充分发挥规范研究优势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以往内部控制实证研究可能存在的为了得出“唯一”和“最优”研究结论,而以牺牲研究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为代价的情况。本文认为在进行内部控制设计问题研究时,没必要也不可能形成“唯一”和“最优”的研究方案,更符合研究目标的选择是提供更多备选方案,以便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加以取舍。
其他文献
<正>随着经济水平增长、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转变,我们的肠道面临着越来越高的癌症风险。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5
我国从西德、英、法、波、日、美、苏、奥地利等国引进了大量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其防爆低压开关设备中大都采用了过载、过流及不平衡保护的电子保护器。在此,我们仅就西德8SD
为了解家庭居室空气中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于2005年11月的采暖期前和采暖期对某市10户家庭进行室内空气PM2.5、PM10及相关室内环境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室内空气PM2.5浓度超
在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侦查制度的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对于搜查制度的修改却远远没有达到实践中所需要的程度。搜查是侦查人员依法对于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
劳动者的隐私权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十分必要。在雇佣新员工阶段,美国对面试的范围进行了限制,通过反歧视法保护隐私,但是美国也规定有些行业雇主必须了解员工
桃果味甘郁香,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经过近30年的发展,桃果已经成为新野县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虽然新野桃果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数学阅读,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数学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实例从数学阅读内容、数
期刊
为了解决钢丝圈基片冷连轧机PID控制系统因张力不稳定导致产品不合格问题,通过设计一种基于模糊PID算法的张力控制系统,利用MATLAB软件对模糊PID与传统PID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实
大学校园市场占到餐饮外卖O2O市场比重的三分之一,成为餐饮外卖O2O的主要客户。面对着校园市场顾客满意度不断下降,原本极具优势的外卖O2O模式也面临危机。研究大学生用户对